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客服电话

400-9696-311
医药数据查询

  • 肿瘤免疫治疗与淋巴系统
    前沿研究
    肿瘤相关的淋巴管为淋巴结转移提供了必要的途径,淋巴管密度通常随着淋巴管增殖过程的进展而增加,称为淋巴管生成。 因此,系统地了解淋巴功能在恶性肿瘤期间是如何协同作用的以辅助免疫监测,对于当前免疫治疗时代的癌症治疗至关重要。 淋巴系统的结构和稳态功能。
    小药说药
    2024-07-19
    恶性肿瘤 淋巴系统 肿瘤免疫治疗
  • Nature最新研究:CAR-T治疗非复发性死亡,最大元凶竟是它!
    前沿研究
    靶向 CD19 和 BCMA 的 CAR-T 细胞疗法是治疗血液瘤的有效手段,其具有独特的毒性特征,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CRS )、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 ICANS )和噬血细胞综合征( HLH )等。 不过,由纪念斯隆 - 凯特琳癌症中心( MSK )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显示, 这些都不是非复发性死亡 ( NRM ) 的主要原因 。 相反, 他们发现感染是 CAR - T 细胞治疗后 NRM 的主要原因 。
    博生吉细胞研究
    2024-07-19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非复发性死亡 CAR-T
  • 高通量筛选共价结合药物:不同分析平台的应用及策略
    招标采购
    共价抑制剂含有特定的功能基团,可以与疾病形成的关键介导蛋白的相应位点形成 共价键 ,使其构象变化,抑制其活性从而失去病理学功能。 与非共价抑制相比,共价键的形成即使在相对较低的浓度下也能实现 靶标完全占位 ,共价抑制剂因此具有 延长药效时间、给药频率减少、更高的选择性 等优势。 共价键形成和解离是动态平衡的过程 (如图1所示):抑制剂 (Inhibitor, I) 首先与目标蛋白 (Protein, P) 非共价结合,形成可逆亲和复合物 (PI);结合的 I 与 P 在结合位点形成不可逆共价键(红色),产生失活的共价复合物 (PI*), 大部分共价抑制剂对蛋白的修饰通常是不可逆的 。
    精准药物
    2024-07-19
    高通 药物
  • 比30天IND更值得关注的是什么? | 临床运营在中国
    临床研究
    生物医药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这些挑战促使各大生物制药公司更加聚焦于临床试验的战略布局、效能提升及资源优化配置,以确保在激烈的内卷中保持领先地位。 自9年前的“722”自查核查风暴以来,中国临床试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研发客
    2024-07-19
    临床运营 IND
  • PNAS | 陈扬、黄超揭示Rab10-CAV1介导迁移体内纳米囊泡转运的机制
    前沿研究
    细胞采用多种途径进行细胞间以及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通信。 迁移体是清华大学俞立教授于2015年报道的细胞器结构。 这些纳米囊泡运输到迁移体的机制仍然是个谜题,这些囊泡的性质和功能也仍未被解析。
    BioArt
    2024-07-19
    纳米囊泡转运 Rab10-CAV1 纳米囊
  • Science | CRISPR疗法后,表型筛选获得分子胶治疗镰刀型贫血病
    前沿研究
    镰状细胞病 (Sickle cell disease, SCD ) 是一种常见的可危及生命的遗传疾病。 β-血红蛋白基因遗传突变带来血红蛋白的构象改变,红细胞极易破裂,阻塞血管,引发疼痛、贫血、器官衰竭等严重后果。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数百万人,尤其是非洲裔人群。
    BioArt
    2024-07-19
    血红蛋白 sickle cell disease 镰刀型贫血病
  • Cancer Cell丨毛开睿团队空间解析肿瘤抑制性免疫微环境
    前沿研究
    肿瘤微环境 (TME) 由增殖的恶性肿瘤细胞、异质性的免疫细胞、多种成纤维细胞以及血管淋巴管内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元素组成 【1】 。 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组成、空间结构和功能状态对肿瘤免疫逃逸和进展以及对免疫治疗的响应性产生重大影响。 尽管单细胞 RNA 测序等技术已经为我们描绘了TME 中的免疫和非免疫细胞的组成和功能状态 【2-4】 ,但是这些细胞的空间分布特征、细胞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细胞状态的维持和抗肿瘤或促肿瘤功能的作用尚不清楚。
    BioArt
    2024-07-19
    cancer 肿瘤抑制性免疫微环境 毛开睿
  • Dev Cell丨方燕姗/彭广敦/李昂合作发现IGFBP2蛋白促进神经修复的功能
    前沿研究
    成年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能力非常有限,其损伤所造成的伤害大多是不可逆的、难以恢复的。 尽管SCI 的慢性期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但基因表达水平和分子编程中最主要、最剧烈、最纷繁芜杂的改变则发生在损伤后的数小时至数天内。 故此,全面系统地解析SCI急性期所发生的基因表达改变、分子调控程序和细胞响应机制对于理解SCI的病理过程和制定有效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BioArt
    2024-07-19
    IGFBP2 至数
  • Nature Methods | 何爱彬/舒绍坤团队合作开发单细胞药物基因组靶点检测新技术解析表观耐药机制
    前沿研究
    小分子药物与基因组的结合构成了广泛的疾病治疗的分子基础,包括传统药物和靶向治疗。 迄今为止,只有少数技术能够在大量细胞群体 (bulk) 水平测量小分子与细胞基因组的互作 【1-3】 , 单细胞多组学水平解析小分子与基因组表观组互作尚未实现。 因此,亟待开发高通量的、普适性的药物基因组结合的单细胞检测技术。
    BioArt
    2024-07-19
    高通 单细胞药物基因组靶点检测 舒绍坤
  • 【新品上市】Eureca-V CRISPR核酸酶硬核来袭!
    审批动态
    全球领先的CRISPR基因编辑公司 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 (IDT) (中文简称“IDT埃德特”)和 Aldevron 公司再次携手扩展用于细胞和基因治疗的关键CRISPR解决方案,两家同隶属于丹纳赫集团(Danaher Corporation,纽约证交所代码:DHR)生命科学平台旗下。 即日起, 全新的即用型、高品质CRISPR V型核酸酶Eureca-V™在中国正式上市 ,将进一步助力研究人员加速临床研究的步伐。 Eureca-V是一种2类V型CRISPR-Cas核酸酶,其基于野生型MAD7开发,主要特点包括:。
    BioArt
    2024-07-19
    丹纳赫 Aldevron dana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