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8-04-26

发文字号

京卫基层[2018]9号

信息分类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有效地区

北京市

时效性

现行有效

实施日期

2018-04-26

颁发部门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正文内容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

京卫基层[2018]9号

2018年4月26日

各区卫生计生委:

  为进一步深化、细化、实化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升签约居民获得感,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函[2018]209号)等文件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识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有效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服务理念转变的重要举措,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方式。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证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新形势下保障和维护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有效策略。各区卫生计生委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充分认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义,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理念学习,将基本医疗服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日常业务工作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统筹设计、协同推进,逐步强化签约居民与家庭医生团队之间的契约式服务关系,真正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做实、做细、做活,提升签约居民的获得感。

  二、进一步规范签约服务流程
  (一)签约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为辖区内常住人口。家庭医生团队与居民签约,必须向签约居民本人或其家属告知并解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方式、收费标准、期限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其它有关事项,并签订服务协议。鼓励各区卫生计生委统一服务协议文本基本内容和格式,包括团队人员信息、双方联系方式、签约服务内容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行一年一签,期满后居民可续约或选择其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并重新签订服务协议。
  (二)服务
  签约服务原则上应当采取团队服务形式。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内部预防接种、中医诊疗、康复服务以及其它专科等相应部门的分工和协作,在提供全科诊疗服务的基础上,为签约居民提供集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一体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采取家庭医生助手提供健康管理支持性服务,减轻家庭医生非医疗事务工作负荷。
  签约后,家庭医生团队应及时建立并完善签约居民健康档案个人基本信息。推进“‘就诊预约、定向分诊、诊前服务、诊疗服务’全科预约诊疗流程”建设,利用健康小屋或候诊区开展健康自测及健康教育,2018年要覆盖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对签约患者的分时段预约就诊和精细化健康管理。各区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优化诊疗环境,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一对一诊间服务。对超出服务范围的患者要及时予以转诊或提供就医路径指导。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内容,为签约居民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家庭医生团队要采取手机短信、微信、电话、移动终端等方式,为签约居民提供一年不少于4次的健康提醒信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应当对签约居民的个人资料及隐私保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签约服务。支持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为健康管理需求项目提提供保障,发展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

  三、优先做好重点人群签约服务
  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全面了解辖区常住人口基本情况,尤其要掌握辖区重点人群人员基本信息,要与区农委、区民政局、区残疾人联合会以及街道、乡镇政府和居(村)委会等部门建立联系机制,共享有关数据,并确保信息安全。要结合自身服务能力,按照自愿原则,第一时间为有需求的居民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做好重点人群台账管理,做到服务宣传全覆盖,确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要加强防治结合,分类施策,优先保障重点人群的基本卫生服务需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基本康复纳入对残疾人的个性化签约服务范围。按照有关要求,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医疗服务工作。

  四、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
  各区要以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抓手,开展常见病、多发病门诊、急诊和住院服务,有针对性提升门诊疾病咨询、诊断与治疗能力,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专科服务能力建设。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提供儿科服务,到2020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1名能够开展儿科常见病诊疗的医师。鼓励各区通过临床决策辅助诊断系统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结合医联体建设情况,做好转诊服务,逐步将预约上级医院专家号源、提供上级医院优先检查和住院服务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当中。合理配备药品,全面落实短缺药品备案登记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供给侧改革,方便患者取药。在继续实施慢性病长处方政策基础上,探索对经家庭医生上转后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提供延用上级医院处方药品服务。

  五、进一步完善签约服务内容
  进一步提升签约服务内涵,提高签约服务内容的针对性,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明确签约基本服务内容,确定本机构签约服务基本包,并根据服务能力和居民需求,不断完善个性化签约服务包,提供包括健康咨询、评估、行为干预、用药指导等个性化服务。鼓励各区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形式为签约居民提供健康监测、健康咨询、费用结算等服务,改善签约后体验。我委确定了部分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包(具体见附件),供各区参考使用。鼓励各区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菜单式”服务,由签约居民自主选择服务项目形成服务包,提高签约的精准性。支持家庭医生团队为企事业单位、养老院、学校等功能社区提供签约服务。

  六、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各区卫生计生委要加大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采取督导、检查、暗访等多种方式,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确保签约的真实性,确保签约后服务的提供。要加强对签约服务数据的监测统计,按要求安排专人负责数据填报工作,逐级审核,提高报送质量。按照国家要求,各区卫生计生委要于2018年5月底之前,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查自评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一次质量督查,我委将适时组织开展督导。市卫生计生委将委托第三方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效果评价,按照签约协议文本内容对履约情况进行核查,并适时进行通报。

  七、完善签约保障政策
  各区卫生计生委要强化主体责任,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定期组织考核,考核结果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工资情况和主要负责人薪酬挂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完善内部考核机制,建立以签约服务数量和构成、服务质量、健康管理效果、居民满意度、医药费用控制、签约居民社区首诊比例等内容为核心的签约服务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与家庭医生团队和个人绩效分配挂钩,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要建立并完善以服务当量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分配管理办法,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公平性。鼓励各区通过设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专项奖励经费等方式,在确保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的基础上,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民政、残联、妇联等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益基金、商业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社会资金购买签约服务的补充作用。

  八、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支撑
  各区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在全市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构架和标准下,自行完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功能,满足机构绩效考核需求和改善居民签约服务体验。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依托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技术手段,搭建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的交流互动平台,为居民提供在线签约、在线预约、在线咨询、健康管理、慢病随访、报告查询、在线支付、居民评价等服务,改善居民的签约服务感受;搭建家庭医生与医联体上级医院的服务支持平台,实现专家咨询、预约转诊、服务延续等功能,提升医联体运行效率,推进建立有序就医格局;搭建在线管理与考核平台,监测统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数量,管控服务质量,实现线上考核,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九、做好对签约服务的宣传推广
  各区卫生计生委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媒介,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和利用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充分利用门诊大厅电视、LED屏幕、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现有资源播放“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片”,让居民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情况,合理引导居民预期。要利用5月19日第8个“世界家庭医生日”和8月19日第一个“中国医师节”契机,集中举办主题宣传活动,挖掘优秀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团队的经验典型,传播以签约服务促进健康管理的理念,营造全社会尊重、信任、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良好氛围。

<END>

最新政策法规资讯

摩熵医药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同部门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同地域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