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申报2019年度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重要薄弱学科建设计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9-06-06

发文字号

/

信息分类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有效地区

上海市

时效性

现行有效

实施日期

2019-06-06

颁发部门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正文内容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申报2019年度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重要薄弱学科建设计划的通知

2019年6月6日

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对重要薄弱学科扶持力度,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学科优势,以点带面培养紧缺专业人才,我委决定2019年继续开展重要薄弱学科建设计划。现将具体申报要求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
  本市市级医疗卫生单位。

  二、资助领域
  本次重点资助心身医学、临床营养学2个领域。

  三、实施期限
  实施期限为3年。

  四、申报要求
  (一)申报条件
  1.学科具有一定特色与优势,解决疑难、复杂、危重病能力较强,并在主攻方向上具有国内领先的诊治技术。
  2.学科带头人及骨干在国内有相当知名度,已形成一支年龄、学历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队伍,学科群体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3.相关的学科群对该学科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撑。学科建设依托单位应为学科建设提供必要的活动场地和设备条件,对市卫生健康委建设经费给予30%匹配,保证学科建设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4.原则上学科负责人年龄不超过50周岁。
  (二)申报方式
  1.登陆“中国上海”门户网站(www.shanghai.gov.cn);
  2.一网通办-利企服务-点击“上海市财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台”图片链接进入申报页面,或者直接通过域名http://fbyadf9265f3018e4f63a25b98e3cd85cba1h690ffk0fb50q6u9w.fizh.ncu.cwkeji.cn:8080/进入申报页面:
  -【账户注册】转入注册页面进行单位注册,然后再进行申报账号注册(单位注册需使用“法人一证通”进行校验);
  -【初次填写】使用申报账号登录系统,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
  -【继续填写】登录已注册申报账号、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3.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
  (三)申报材料
  1.在线打印《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重要薄弱学科建设申报书》(非由申报系统在线打印的书面材料,或书面材料与网上填报材料不一致的,不予受理),需用A4纸打印,一式五份,加盖公章,装入档案袋。档案袋上标明申报学科名称、申请人姓名和单位。
  2.附件证明材料一份。
  3.自筹资金承诺函。
  4.在线打印《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重要薄弱学科建设申报汇总表》,需用A4纸打印一份,加盖公章。
  (四)申报时间
  网络报送系统时间为2019年6月10日至7月1日,纸质材料需与网络提交版本一致,由单位统一报送,报送时间为2019年7月1日至7月3日。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悦铭
  电话:33262074
  地点: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建国西路602号)科研事务服务部

  附件:重要薄弱学科2019年申报指南

  重要薄弱学科建设计划旨在对那些相对于临床优势学科受重视程度不够、但服务的人群又面大量广,与患者密切相关,对减轻患者疾病负担至关重要的学科开展加大扶持力度,逐步完善学科体系、规范行业标准,并以点带面培养人才,培育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学科,提升全市临床医学技术水平和公共卫生保障能力。

  2019年重点资助内容如下:

  一、心身医学
  (一)学科建设内容
  1.探索建立心身医学多学科诊疗与干预模式
  多学科交叉合作,形成心理科、精神科、心脏科、消化科、肿瘤科、神经科、内分泌科等多学科互动的心身医学诊疗网络;形成进食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睡眠障碍等常见心理疾病与肿瘤、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心身疾病的心理-药物-神经调控相结合、住院-门诊-家庭有机衔接的的整合式全程干预模式。
  2.开展心身医学相关研究
  开展进食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睡眠障碍等相关疾病治疗的临床研究,形成相关诊治规范;开展心身医学基础研究,探讨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关系等生物-心理-社会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尝试寻找新的干预靶点。
  3.心身医学人才培养
  以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为依托,建立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上海市心身医学人才库,并形成扩大学科影响力的长效机制。
  (二)考核指标
  1.建立不少于50张住院床位,不少于2万门诊人次的心身医学综合诊治平台。
  2.建立常见心理疾病住院-门诊-家庭有机衔接的的整合式全程干预模式。
  3.开展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的临床研究不少于3项,形成1-2项临床诊治规范。
  4.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培养1名以上国家级人才。

  二、临床营养学
  (一)学科建设内容
  1.临床营养诊疗体系建设
  以营养筛查-评价-诊断-治疗为基础,探索多学科营养诊疗模式,建立规范化临床营养治疗路径,为营养诊疗与临床疾病防治的全过程契合构建平台,全面提升营养(医)师参与疾病诊疗的广度与深度,优化临床营养在疾病治疗及健康提升中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建立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治疗膳食的规范化应用体系,制定重点人群疾病的临床治疗膳食营养标准,完善治疗膳食的配方和操作流程,推进本市治疗膳食的规范化应用。
  围绕医养结合发展需求,建立医院-社区-老年长照机构(H-C-LCT)的营养筛查、评价、干预的分级营养诊疗模式,加强全科医生临床营养知识能力培训,开展社区常见慢性病的医学营养治疗规范建设与推广,推进医养结合,促进“健康老龄化”。
  2.临床营养人才培养
  探索开展临床营养(医)师准入规范和评价体系的研究,结合现行的注册营养师制度,完善临床营养(医)师准入条件、继续教育、考核淘汰制度、承担职责,建立标准的临床营养(医)师准入规范及实践技能培训规范。
  3.开展临床营养科研
  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研发临床营养新技术、提出解决的新方法、促进人才培养以及学科的科研水平。围绕各人群营养不良及改善的需求,研发适合不同人群或疾患的营养不良的筛查、评估的适宜技术。拓展可用于不同人群营养改善的特殊医学用途食品、膳食推荐模式及食养食疗方案,推动和实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营养健康实践。
  (二)主要考核指标
  1.建立基于分级及医养结合诊疗现况的多学科营养诊疗模式。
  2.制定3-5个临床营养科重点病种营养治疗的临床路径和膳食营养标准。建立形成1-2个重点病种示范病区。
  3.初步设立临床(医)师准入规范及实践技能培训规范。
  4.提高临床营养不良的筛查率、营养不良的救治率。
  5.学科影响力及人才队伍培养效果显著。
<END>

最新政策法规资讯

对摩熵医药数据库感兴趣,可以免费体验产品

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同部门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同地域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