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通知
鲁卫医字[2009]72号
2009年8月29日
各市卫生局、省(部)属医疗机构:
现将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57号,以下简称
《办法》)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切实履行医疗机构校验职责
医疗机构校验工作是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的动态监管,也是对其执业情况的一次全面考核,对提高医疗机构管理水平,规范执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工作,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制定工作程序,对原有规定与本
《办法》不符的及时进行修订,确保医疗机构校验工作的实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所属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校验工作的指导和培训,按照
《办法》的规定,严格执行和落实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制度,做好记分、建档工作,把不良执业记分作为医疗机构校验的重要依据,加大工作力度,不断规范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行为,促进和提高医疗机构的依法执业意识。《关于在全省医疗卫生机构试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工作的通知》及《山东省医疗机构行政许可管理规程(试行)》修订后另文印发。
二、严格管理,确保医疗机构校验工作质量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
《办法》的规定,严格标准,严格程序,加强监管,确保校验质量。一是严格执行校验标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执行情况,依法执业情况,专项技术及特殊技术开展情况,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保证措施落实情况,以及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及有关责任人的处理情况等作为校验重点,有效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确保医疗机构依法行医,规范执业。二是落实现场审核。要建立医疗机构审查专家库和现场审查制度,提高现场校验比例。对2个校验期内未曾进行现场审查的、首次校验的、暂缓校验后再次校验的机构,必须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审查。三是严格校验期限。要按照
《办法》的规定,床位在100张以上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以及专科医院、疗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校验期为3年;其他医疗机构校验期为1年。四是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登记暂行规定》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对医疗机构的财务和分配状况进行年审,医疗机构在校验时要提供校验期内的年终决算或经审计部门审核后的有关资料。五是处理好校验中存在的问题。在校验中发现不符合条件或实际未开展的诊疗科目,必须予以注销;医疗机构名称不符合卫生部的有关规定和《山东省医疗机构命名及名称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的,必须责令变更名称;对校验审查材料弄虚作假、不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限期整改期间、停业整顿期间的给予暂缓校验,并组织好听证;暂缓校验期内发现禁止性行为、超过再次校验申请期限的、期满仍不能通过校验等,依法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保证医疗机构校验的严肃性和实效性。六是将校验结论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情况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在管辖区域内予以公示。
三、加强学习培训,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的自觉性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要组织本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认真学习
《办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全面了解医疗机构的责任、义务和禁止性行为等,切实提高依法执业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杜绝违法违规事件及不良执业行为的发生。各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在校验期满前三个月主动申请校验,按照规定提交申请校验的有关材料。暂缓校验的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规定向登记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署的书面检查,制定整改措施,保证在校验期内的不发生
《办法》规定的禁止性行为。暂缓校验的医疗机构期满后5日内要主动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校验申请。超过规定期限或发生禁止性行为,卫生行政部门将注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四、加强督导检查,落实行政审批责任制度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
《行政许可法》、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
《办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和落实医疗机构行政审批责任制、监督稽查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依法行政、严格准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校验工作的监督指导,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的错误许可审批决定,要予以撤销或责令其及时纠正。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干预正常校验工作,后果严重的,应给予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不断规范校验管理工作,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
各市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与建议,请及时报我厅医政处。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卫医政发[2009]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我部在总结各地医疗机构校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六月十五日
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校验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医疗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执业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审核,并依法作出相应结论的过程。
第三条 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其校验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卫生部主管全国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登记机关”)负责其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校验工作。
第五条 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对医疗机构的不良执业行为进行记录和评分,记录和评分结果作为医疗机构校验的依据。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以一年为一个周期。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的具体办法和记分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章 校验申请和受理
第六条 达到校验期的医疗机构应当申请校验。医疗机构的校验期为:
(一)床位在100张以上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以及专科医院、疗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校验期为3年;
(二)其他医疗机构校验期为1年;
(三)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校验期为1年;
(四)暂缓校验后再次校验合格医疗机构的校验期为1年。
第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于校验期满前3个月向登记机关申请校验,并提交下列材料(以下称校验申请材料):
(一)《医疗机构校验申请书》;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其副本;
(三)各年度工作总结;
(四)诊疗科目、床位(牙椅)等执业登记项目以及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科室和大型医用设备变更情况;
(五)校验期内接受卫生行政部门检查、指导结果及整改情况;
(六)校验期内发生的医疗民事赔偿(补偿)情况(包括医疗事故)以及卫生技术人员违法违规执业及其处理情况;
(七)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开展情况;
(八)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 登记机关对医疗机构提交的校验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后,应当根据下列情况作出是否受理的处理意见:
(一)校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内容及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书面告知医疗机构在规定期限内需要补正的相关材料及内容;医疗机构逾期不补正或者补正不完全的,视为不按规定申请校验;
(二)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规定要求的,或者医疗机构按照登记机关初审后书面告知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及内容的,应当在5日内予以受理。
第九条 登记机关在受理校验申请后,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发出《医疗机构申请校验受理通知》,受理时间从作出受理决定之日算起。
第十条 医疗机构不按规定申请校验的,登记机关应当责令其在20日内补办申请校验手续;在限期内仍不申请补办校验手续的,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日常监督管理记录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档案是登记机关实施校验的重要依据。
登记机关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登记注册档案、日常监督管理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档案,并及时将监督管理情况和校验结果予以公示。
第三章 校验审查和结论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校验审查包括书面审查和现场审查两部分。
第十三条 书面审查的内容和项目包括:
(一)校验申请材料;
(二)日常监督管理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情况;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校验内容和项目。
第十四条 现场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符合情况;
(二)与医药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情况;
(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现场审查的办法和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五条 现场审查由登记机关组织有关专家或者委托有关机构进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进行现场审查:
(一)2个校验期内未曾进行现场审查的;
(二)医疗机构在执业登记后首次校验的;
(三)暂缓校验后再次校验的;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 登记机关应当在受理校验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校验审查,做出校验结论,办理相应的校验执业登记手续。
第十七条 校验结论包括“校验合格”和“暂缓校验”,暂缓校验应当确定暂缓校验期。
第十八条 登记机关作出“校验合格”结论时,应当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上加盖校验合格章。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应当作出“暂缓校验”结论,下达整改通知书,并根据情况,给予1-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
(一)校验审查所涉及的有关文件、病案和材料存在隐瞒、弄虚作假情况;
(二)不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三)限期整改期间;
(四)停业整顿期间;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应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于暂缓校验期满后5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校验申请,由卫生行政部门再次进行校验。再次校验合格的,允许继续执业;再次校验不合格的,由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医疗机构暂缓校验期满后规定时间内未提出再次校验申请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 对经校验认定不具备相应医疗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登记机关予以注销。
第二十二条 登记机关在作出暂缓校验结论前,应当告知医疗机构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医疗机构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5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登记机关应当在20日内组织听证。
登记机关应当结合听证情况,作出有关校验的决定。
登记机关在作出暂缓校验结论时,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医疗机构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二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校验结论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在管辖区域内予以公示。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暂缓校验期内,医疗机构不得发布医疗服务信息和广告;未设床位的医疗机构不得执业;除急救外,设床位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门诊业务、收治新病人。
医疗机构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交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署的书面检查。
第二十五条 暂缓校验期内,暂缓校验的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可按照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违反规定擅自开展诊疗活动;
(二)发布医疗服务信息和广告;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自注销之日起停止开展医疗活动,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应妥善做好已有病人的转、出院工作。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暂缓校验或者被注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登记机关应当依法给予或者建议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一定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校验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发现校验结论与实际情况不符,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变更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校验结论。
第二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干预正常校验工作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所在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纠正;后果严重的,应当给予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