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黑河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黑市政办发[2016]61号
2016年7月26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五大连池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黑河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2016年第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黑河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
按照省食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总体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推进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提升绿色种植业生产基地建设水平,建立绿色优质大豆基地面积1000万亩、绿色强筋春小麦基地面积100万亩和高淀粉、饲料专用玉米生产基地100万亩及特色经济作物基地150万亩。推广绿色生产技术,秸秆还田面积达到400万亩。建立科学轮作模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300万亩,增积增施有机肥400万亩。推广病虫害综合生物防治技术,农业“三减”示范面积75万亩。大力开展新标准、新技术培训活动,力争标准入户率达到100%、到位率达到95%以上。完善基地与企业对接机制,力争产销对接率达到60%以上。加快建设养殖水产生产基地,重点实施“两牛一猪”建设项目,推进1个标准化奶牛场、7个标准化肉牛场及5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建设项目。大力推广应用DHI、TMR等技术,确保奶牛单产达到8吨以上。加快实施嫩江县、孙吴县、五大连池市和爱辉区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逐步增加母牛数量。积极推广实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无公害水产养殖面积力争达到50.3万亩,占养殖面积的100%。推进国家级、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全市国家级、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达到35家。做大林产经济生产基地,加快建设黑木耳种植基地、小浆果繁育基地,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5000万袋,小浆果基地繁育面积1.2万亩,力争以沙棘、蓝靛果为主的人工小浆果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
二、加快发展食品加工业。围绕大豆、春小麦、马铃薯、肉牛、乳品,谋划生成精深加工、招商引资项目。引进战略投资主体,支持孙吴县桦林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逊克县团结现代农机合作社等联合社上加工企业,开展农产品营销,发展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的综合性合作社。依托孙吴恒大粮油、北安谷神非转基因大豆深加工产业链项目,开发低温冷榨、大豆油精炼、低温脱脂豆粉等系列产品,建设专用大豆产业链。依托嫩江鸿兴面粉等小麦精深加工项目,开发面粉、小麦淀粉、小麦蛋白粉等系列产品,建设特色春小麦产业链。依托中兴牧业、辰鹰乳业、宜品乳业等乳制品加工项目,开发液态奶、酸奶、奶粉等系列产品,建设乳制品产业链。依托北安华升年产2万吨农林产品加工生产及基地建设项目、逊克县北纬四十九度森林绿色食品加工项目,开发即食、干燥、冻干、速冻等系列产品。依托孙吴鑫宇肉牛养殖与加工项目,建设肉牛加工产业链。依托中粮燃料乙醇加工,加快推进象屿金谷玉米深加工,建设玉米产业链。推动具备上市基础条件的行业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完善市级领导包保制度,强力推进嵩天薯业淀粉加工项目、大果沙棘种植与加工、宝泉啤酒项目、北大荒年产50万吨天然矿泉水项目配套完善,尽快投产达效。
三、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营销。加强营销主体建设。加快嫩江象屿物产、嫩江宝丰、五大连池圣丰、逊克北纬49度等农产品物流企业建设,引导、帮助合作社发展农产品营销,构建产、加、销一体化综合社。完善嫩江非转基因大豆物流交易中心、孙吴山珍产品交易市场和爱辉水产品交易市场,形成优势农产品批发集散中心。发展互联网营销。加快中国大豆网、大豆生产管理交易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网上营销,借助跨境电商对俄贸易优势,搭载销售黑河优质农产品。加快3个“互联网+农业”综合服务大厅,3个万亩以上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60个“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构建远程可视生产过程质量管控系统。推进连锁店、旗舰店建设,创新营销方式。建设中国大豆农产品生产数据管理交易平台,积极发展B2B、O2O和个性化定制、集团定制、点对点营销、地块众筹等交易方式,积极推广连锁经营、展示订货、合同交易、拍卖、经纪人代理、代储代销等新型交易方式。组织企业参加2016黑龙江国际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俄罗斯远东地区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国内外大型展销活动,做好产品企业宣传推介。
四、抓好农产品品牌整合创建。采取股权重组、企业间合作、特许经营等方式,推进农产品品牌整合,积极参加“地道龙江”品牌创建活动,重点培育“中兴牧业”、“宜品乳业”、“辰鹰”乳制品及“食佳”面粉、“丹凤四合”大豆油、北纬四十九度杂粮杂豆和山特产品、五大连池“矿泉蛋”、嫩江“驿站牌”马肉干等品牌。积极推进黑龙江特色网箱养殖产业带和五大连池矿泉鱼养殖区建设,打造“大黑河岛牌”网箱鱼和“五大连池矿泉鱼”两大品牌。用“黑河大豆”地理标识,打造黑河大豆品牌。积极主办相关宣传推介活动,组织1-2个大品牌,参加黑龙江省“我最喜爱的龙江食品品牌”评选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培育1-2家绿色食品品牌成为“黑龙江名牌”,培育1-2户企业争创黑河市市长质量奖,并申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
五、加强食品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加强与国内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合作,强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引进和研发。积极引进、推广专用功能性大豆、强筋春小麦、高淀粉玉米等品种。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加快大豆大垄密植、小麦晚播密植栽培、玉米“早高密”栽培、马铃薯脱毒及大垄高产栽培等先进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扩大肉牛、奶牛、生猪养殖规模,突出高品质奶牛场建设和高品质肉蛋奶基地建设,推进养殖基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进程。加快推动现代生物技术、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等先进加工技术应用,以及先进保鲜、杀菌和包装技术、在线检测在绿色食品各个生产环节的应用。建立科技孵化平台,完善技术特派员制度,开展专家、合作社一对一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食品行业专家咨询队伍,与省相关部门配合开展诊断咨询服务、培训服务,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六、强化绿色食品安全管理。加强食品标准化和认证工作。到2016年年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数量达到85个,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310万亩。积极推进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积极开展GB2762、GB2761等7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本地产样品数量不低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量的60%,提高食品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加大投入品管理,用高效、广谱、安全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除草剂。严格规范兽药、添加剂使用规程、生产加工添加剂用量标准。全面开展绿色食品生产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覆盖绿色食品生产面积的100%。建立生产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有机食品企业建立档案率达到100%。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加大绿色食品抽检力度,绿色食品抽样率达到20%以上。扩大产品抽检覆盖面,增加高危产品抽检频率,2016年抽检产品力争保持上年水平。做好10家企业35个产品的年检工作。开展绿色有机食品市场专项检查,严厉查处伪造、冒用、超期超范围使用绿色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及认证标志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