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关于印发广东省防盲治盲规划(2012-2015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3-02-06

发文字号

粤卫[2013]13号

信息分类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有效地区

广东省

时效性

现行有效

实施日期

2013-02-06

颁发部门

广东省卫生厅、省残疾人联合会

正文内容

关于印发广东省防盲治盲规划(2012-2015年)的通知

粤卫[2013]13号

2013年2月6日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残联,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残联,佛山市顺德区人口和卫生药品监督局、残联,部属、省属驻穗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及厅直属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防盲治盲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眼保健服务需求,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卫生部《全国防盲治盲规划(2012-2015年)》,我们组织制定了《广东省防盲治盲规划(2012-2015年)》(下称《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防盲治盲规划(2012-2015年)

  一、现状和问题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盲协会提出“2020年前消除可避免盲”的防盲治盲全球性战略目标,到2020年要在全球消除包括白内障、沙眼、河盲、儿童盲、屈光不正和低视力导致的可避免盲,我省根据全国防盲治盲规划的总体要求,积极行动参与实现这一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省大力推动防盲治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9-2011年,“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累计为全省3.7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手术,同时通过实施“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健康快车”等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全省白内障手术的覆盖率,促进了县级医院的眼科发展,加强了眼保健网络和防盲治盲队伍的建设。
  据2011年对我省部分地区的调查显示,全省40岁以上人群中盲的患病率约为2.5%,低视力患病率约为8.6%。同时,我省还存在城乡差异大、眼科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群众防盲治盲意识不高等问题,特别是粤东、粤西和粤北等广大边远农村地区,二级及以下医院(县、区医院)技术力量薄弱,眼科服务能力有限,很多盲与低视力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防盲治盲问题尤为突出。此外,各级政府对防盲治盲工作重视程度、群众防盲治盲意识还需要继续增强。针对上述防盲治盲工作现状,为加快建立全省三级防盲治盲网络和完善县级医院眼科的功能,制定本规划。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按照《“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要求,以农村和贫困人群为防盲治盲重点,全面加强眼科特别是县级综合医院眼科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省、市、县(区)三级眼保健服务网络,满足人民群众眼保健服务需求。
  (二)工作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多部门协作,鼓励全社会参与,立足省情,将防治主要致盲性眼病与加强眼科服务能力建设,特别是基层眼科服务能力建设相结合,推广眼科适宜技术,逐步建立防盲治盲长效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加强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级负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工作目标
  到2015年底,争取达到以下目标:
  (一)健全省、市、县(区)三级眼保健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
  (二)所有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能够对主要致盲性眼病进行初步筛查并及时转诊,95%以上的县级综合医院设有眼科和具有眼耳鼻喉科医师,其中90%以上的县级综合医院眼科能够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
  (三)加强防盲治盲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省级防盲治盲办公室作用,建立防盲治盲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制度。
  (四)继续开展白内障盲的防治工作。到2015年底全省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CSR)达到1300,白内障手术人工晶状体植入率达到90%以上,白内障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大于0.3达到90%以上,全省继续创建50个白内障无障碍县(市、区),逐步使我省成为白内障无障碍省。
  (五)完成我省沙眼基线评估和社区干预,力争2015年底控制活动性沙眼(TF)患病率小于5%,沙眼性倒睫(TT)患病率小于1‰,根治致盲性沙眼。
  (六)医疗机构普遍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的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医务人员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的知晓程度普遍提高,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致盲率,通过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
  (七)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公众防盲治盲知识知晓率。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和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开展视力检查。
  (八)继续加强建设省级“低视力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在省级残疾人康复机构建立“低视力康复中心”,在22个地级以上市(区)康复机构分别建立“低视力康复中心(或康复部)”,承担低视力患者视觉康复和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的任务。

  四、主要工作内容
  (一)加强基层防盲治盲工作能力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防盲治盲工作网络。
  1.加强县级医院眼科的建设,发挥其作为基层防盲治盲技术指导中心的作用。鼓励三级医院眼科、眼科专科医院与县级医院眼科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方式,使县级医院眼科医师具备常见眼病诊治和急诊处理能力,落实双向转诊。
  2.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枢纽作用。通过配备专业人员和基本的眼科设备,负责所辖区域内眼病的筛查、转诊、随访以及初级眼保健的知识培训和实施工作。
  3.进一步加强城市农村防盲治盲网络的建设,探索城乡眼病防治工作模式。重点加强农村县、镇、村三级医疗预防网络及眼病转诊系统的建设,将防盲治盲与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以城市大医院优质眼科资源为龙头、县级医院眼科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眼病科普教育、眼病筛查、基础眼病诊治的城乡眼病防治网络。结合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建立起城市优秀眼科力量对口帮扶基层防盲治盲工作网络。
  4.优化政策,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防盲治盲工作。建立政府主导的合作机制,鼓励非政府组织、民营眼科医疗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我省防盲治盲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防盲治盲资源的作用。
  (二)探索建立区域培训中心,加强基层防盲治盲人员队伍的建设。
  1.省卫生厅组织对市、县以及基层防盲治盲管理工作人员开展规范化培训,提高各级防盲治盲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2.成立省级防盲治盲培训专家队伍,制定各级各类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大纲和课程体系;探索建立区域培训中心,开展高效的眼病防治技术培训,带动其区域内对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儿童屈光不正、低视力、早产儿视网膜病等眼病的防治工作。
  3.充分发挥眼科专业学会的专业优势,加强对县级综合医院眼科医师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提高基层眼科专业技术人员眼科疾病防治基本技能、专业技术水平,能够预防、治疗常见眼病。
  (三)继续实施防盲治盲项目,防治主要致盲性眼病。
  1.继续加强白内障盲的防治工作。继续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作,消除新发白内障盲,进一步提高我省白内障复明手术率。建立白内障手术质量评价和术后随访制度,提高手术质量。进一步加强白内障手术信息报告工作。
  2.继续实施“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项目三期,开展致盲性沙眼根治工作。建立省级项目办公室及项目专家组,2014年底前完成全省沙眼基线评估和社区干预,力争2015年底前消除全省致盲性沙眼。
  3.提高眼科和相关专业人员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的早诊早治能力。开展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健康教育,并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青光眼的社区防治指南和综合治疗方案,大力推动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
  4.进一步贯彻落实《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加强对眼科、妇产科、儿科等专业的医务人员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知识培训,高度重视对高危患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工作。
  (四)加强儿童眼病的防治,积极开展低视力康复工作。
  1.加强儿童眼病的防治,消除可避免的儿童盲。对眼科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儿童盲、屈光不正和低视力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儿童盲、屈光不正、弱视和低视力的筛查诊断水平。加大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力度。
  2.建立“低视力康复中心”、“低视力康复中心(或康复部)”,加强眼科医疗机构与低视力康复中心的合作,符合条件的医院可开设低视力康复专科门诊,并开展低视力助视器的验配及视觉康复培训工作。通过技术指导及转介等方式,提高低视力患者的康复服务质量。
  3.开展低视力助视器验配师培训,建立低视力助视器生产供应服务网络,推行“一对一”助视器验配工作模式,提高低视力患者的生活质量。
  4.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低视力康复工作,大力宣传普及低视力康复知识,提高低视力防治关注度。
  (五)加强预防保健教育与公众宣传。
  1.加强与教育、宣传等部门的合作,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开展眼病防治健康教育,以电视、广播、报纸、期刊及网络等大众媒介方式,大力普及眼保健知识。
  2.建立健全全省防盲治盲工作宣传网络,定期进行目标宣传、行动宣传、成果宣传,并充分利用全国爱眼日、全国助残日、世界视觉日、世界青光眼周等健康宣传日开展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支持和参与防盲治盲工作氛围。
  (六)进一步完善防盲治盲信息系统的建设。
  1.开展主要致盲眼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方法的研究,探索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包括盲情在内的动态监测系统,探索建立完善基层医院专业人才数据库、眼科设备数据库,并动态更新数据库在内的信息系统。
  2.加强“白内障复明手术信息报告系统”数据库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眼科医疗机构信息报送工作制度,做到手术一例,上报一例。鼓励有条件的医院与系统进行对接自动上传。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探索建立防盲治盲长效工作机制。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残联要充分认识防盲治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社会属性,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积极制订有利于防盲治盲工作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防盲治盲长效工作机制。
  2.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残联设立专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盲治盲工作,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订本辖区防盲治盲工作计划。同时加强领导,增加投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防盲治盲活动,推进防盲治盲工作。
  (二)抓好落实,建立目标管理和定期评估制度。
  1.省卫生厅负责制订《规划》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根据《规划》目标定期对各地市防盲治盲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评估。针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省卫生厅将对有关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2.防盲治盲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市要重点加强三级防盲治盲网络建设,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城乡眼病防治工作模式;防盲治盲工作基础较弱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重点加强基层医院眼科能力建设,加大开展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的力度。

<END>

最新政策法规资讯

对摩熵医药数据库感兴趣,可以免费体验产品

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同地域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