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安徽省药械质量安全形势上半年分析评估报告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2-09-03

发文字号

食药监办安[2012]117号

信息分类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有效地区

安徽省

时效性

现行有效

实施日期

2012-09-03

颁发部门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正文内容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安徽省药械质量安全形势上半年分析评估报告的通知

食药监办安[2012]117号

2012年9月3日

  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德、宿松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现将《安徽省药械质量安全形势上半年分析评估报告》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药械质量安全状况,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消除质量隐患、降低风险,确保药械质量安全。

  附件:安徽省药械质量安全形势上半年分析评估报告

  7月26日,省局召开了2012年上半年药械安全形势分析评估会议,对我省药械质量安全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药械生产质量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估。会议由宣庆生副局长负责主持,省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自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指示。省局办公室、药品注册处、医疗器械处、市场监督处、稽查处、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食品安全监管处、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省ADR中心、省药品检验所、省药物研究所和省药物滥用监测站负责人及药品安全监管处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各处室、单位负责人先后汇报了本部门所掌握的药械安全形势情况,大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分析,会议认为我省目前药械生产质量较平稳,运行正常,但存在一定隐患;铬超标胶囊事件的发生,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药械质量安全监管,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议针对分析的结果进行了风险点排查,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2012年上半年全省药械生产质量安全状况分析
  (一)我省药品生产企业监督抽验情况
  2012年上半年,收到国家药品评价抽验的标示为我省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不合格药品报告书3份,涉及2家药品生产企业2个品种3个批号。
  收到本省(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抽验的标示为我省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不合格报告书21份,涉及12家药品生产企业13个品种19个批号,不合格项目及频次:﹝性状﹞2次、﹝检查﹞可见异物9次、重(装)量差异3次、有关物质6次、水分1次。
  收到外省(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抽验的标示为我省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不合格报告书451份,在已经检查确认的381份不合格报告书中,涉及28家药品生产企业41个品种63个批号,主要项目是:含量测定、性状、检查(可见异物、装量差异、含量均匀度、有关物质)等,涉及的品种主要有: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氯霉素滴眼液、缩宫素注射液、盐酸丙卡特罗片,不合格频次较高的项目为有关物质和含量测定。
  省所抽验空心胶囊、明胶、胶囊制剂铬含量443批,本省2家生产企业生产的空心胶囊和明胶55批,检验合格率达到100%,本省药品生产企业18批不合格胶囊制剂所用空心胶囊均为外省产品;监督抽验的中药材、中药饮片7批(亳州中药材市场5批、县医院2批),不合格7批,不合格率100%,中药材市场管理亟待加强;药包材共抽验本省产品22批,不合格 2 批,不合格率9.1%,不合格产品为低硼硅玻璃安瓿,项目是“线热膨胀系数、折断力”。
  (二)省ADR监测中心上半年药械安全监测情况
  2012年上半年,全省共收集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38858份,较去年同期增长63%,其中,新的和严重的占13.6(去年8.5%);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1115份,较去年同期增长54%,其中严重的占4.7%(去年3.7%)。统计数据显示:抗感染类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居前,前三位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中,第Ⅲ类医疗器械占51.5%,角膜接触镜、宫内节育器、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位居前三位;严重报告涉及怀疑药品共561例,占1.4%,提示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参麦注射液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应重视;注射剂给药安全风险较高,占47.0%;涉及本省企业注射用药占5.3%。
  突发群体不良事件共发生3起,分别在4、5、7月份发生,信息来自舒城县中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品均为本省一家企业生产的5%葡萄糖注射液,主要表现为发热、颤战。宣庆生副局长率队亲赴该企业分析原因,排查隐患,现场督办指导,研究对策,保证用药安全;目前该企业已经召回所有市场上的该批号产品,更新主要生产设备设施,全面做好验证工作,取得充分数据后方恢复生产。
  共监测到国家基本药物不良反应13999例(占上半年报告总数的36.0%)、247个品种,其中新的严重的病例报告1944例,占13.9%,涉及本省企业共计26家689例,发生最多的品种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
  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截至6月底,我省共上报《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469份,比上年同期增长159%,其中强制戒毒机构上报161份,司法劳教机构上报308份。
  (三)药品生产企业认证及日常监管情况
  上半年共组织对14家药品生产企业按照2010年修订GMP进行了认证检查,其中中药饮片生产企业8家、医用气体生产企业2家、制剂生产企业3家、原料药生产企业1家,检查未发现严重缺陷,共发现主要缺陷21项、一般缺陷187项,经综合评定均符合要求。
  对 20家高风险及原料药生产企业进行了跟踪检查,出现严重缺陷的企业一家,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系统性风险,生产的注射剂品种多为Fo<8的品种且相关操作人员无菌观念差,企业新厂房正在建设,老厂房生产现场及实验室管理混乱、员工质量意识淡漠、原辅料未经现场审计进厂、部分生产工艺未经验证、存在诚信方面问题等。
  药品生产领域集中检查及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共性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企业不能严格按照GMP标准组织生产,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二是认证工作中存在被动工作现象,为了拿到证书而认证,存在人员培训不到位、无菌意识不强、数据不真实现象;三是存在验证工作流于形式、新增加原料供应商存在备案手续不全、缺陷项目整改落实不到位等现象;四是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存在不按照工艺规程进行生产、检验能力薄弱、部分企业设备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不相匹配、贴牌包装问题;五是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发生后,暴露出部分监管人员对药品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学习不够,日常监管中针对性、有效性不够,对客观存在的药品风险不能敏锐发现、准确判断和有效控制等。
  监管中发现的重点环节为:药包材,中药、中药材的原药材质量;重点品种是Fo<8的注射剂、医疗机构制剂品种;有11家企业存在突出问题。
  (四)市场、注册、医疗器械等方面工作情况
  市场处在监管工作中发现:批发、零售企业在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销售工作中,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情况,如送货回执不全、存在现金交易行为、销售登记不全现象;中药材专业市场存在硫磺熏蒸中药材问题、非法销售中药材现象、场内交易场外提货行为存在质量隐患、集中仓储无法解决等。
  注册处组织专家对全省药物临床研究机构进行了检查,发现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认识和管理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我省药品注册核查工作根据国家局关于药品再注册工作的相关要求,对无菌保障水平Fo<8的注射剂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必须于再注册的1年内完成相关研究工作;结合上半年空心胶囊铬超标事件和我省药包材企业管理情况,省局及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包材生产环节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市局进一步加大对高风险药包材品种的监管力度,重点加强对药包材企业的原料、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等环节的监管。
  医疗器械处开展了对全省32家无菌植入器械生产企业检查,发现质量意识薄弱、投入普遍不到位且专业人员缺乏;目前正在进行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的专项治理工作,该项工作社会关注度高,政策性强且情况复杂,存在一定的风险。
  保化处及食品安全监管处结合自身工作分别谈了体会,并共同讨论了全省药械生产质量安全形势。

  二、目前我省药械生产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风险点
  (一)有关物质超标要引起足够重视
  2010版《中国药典》,引入了“有关物质”限量要求,个别药品生产企业还未引起足够重视,从相关监测及检验信号、数据中不难看出;此项工作专业性强,涉及原料生产工艺过程等诸多因素,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关系较大,仅靠企业很难完成相关技术攻关任务。
  (二)突发性群体药品不良反应引发公众关注
  上半年我省虽然只监测到三起群体性药品不良反应,但是产品高度集中在一家企业,目前虽不能排除相关用药环节等综合影响因素,甚至部分检验结果合格,但企业应引起高度警觉,要进一步从自身查找原因,要从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排除产品质量可能带来的隐患,确保用药安全。
  (三)药包材质量安全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本次抽验的药包材不合格情况,经了解是生产企业根据用户提出要求,擅自改变原来批准的生产工艺所导致,由此可见少数企业的产品工艺规程形同虚设,存在较大隐患;要全面关注药包材质量问题,如丁基胶塞、注射用输液软袋及塑瓶生产使用的颗粒质量及质量标准。
  (四)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销售管理存在严重风险
  为期一个月的含麻黄碱等复方制剂专项集中整治活动虽已结束,但暴露出的问题仍需进行进一步整治,特别是销售环节存在的用现金结账及登记不完全等问题,要花大力气进行研究,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五)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隐患应高度重视
  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过程控制问题一直是监管难点,极少数企业总是强调产地就地加工的特殊性,造成监管困难,国家相关标准滞后;部分检验缺乏对照品,且检测仪器不能满足全检要求,却出具了全检报告;检验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强,缺乏工作所需的必要知识;个别企业还存在偷工减料行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应对办法
  经过风险分析,会议认为,今后药械安全质量监管工作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并要求各相关处室认真抓好落实。
  (一)全面进行分析,督促企业积极有效整改。对前面所提到的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和重点品种,进行专项任务现场办公,帮助企业查找发生问题的原因,从源头上加以解决;加强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联系,对生产过程加以分析,查找可能产生问题的原因,必要时动用专家库,召开专题分析会,同时督促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工艺验证,如进行挑战性试验等,彻底查清发生各种质量问题的原因;对出现问题频次多、几率大、风险高的企业进行面对面沟通,组织约谈,提高企业领导层风险意识,帮助企业查找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解决企业深层次问题;近期将组织省药物研究所等专业人员对有关物质超标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二)加强过程监管,降低药械质量风险隐患。直接接触药品包装材料的生产监管,要将原材料购进来源作为监管重点,严格按照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强化辅料和包装材料监管,消除可能影响药械生产安全质量的不利因素,提升产品质量,杜绝行业潜规则。完善药品等抽验计划,加大重点品种的抽验力度,提高抽样工作针对性。
  (三)加强部门联系,做好特殊药品监管工作。会同市场处,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联系,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发现问题隐患及时解决,切实提高特殊药品监管工作效能;准备近期抽调有关人员去问题出现较多的阜阳、太和市场进行调研,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四)加强风险研究,确保药械生产质量安全。对Fo<8的注射剂产品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注册处拟考虑让逾期未完成相关研究的企业交回药品再注册批件(复印件)并暂停生产,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医疗器械处将择时组织对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专项治理工作进行督查,消除相关风险;注册和安监共同加强医疗机构制剂监管工作,切实对制剂品种注册及生产过程进行风险排查,确保质量安全;努力寻求中药材、中药饮片监管工作中好的方法,偿试通过培养熟练药工的方法,大力倡导进行各种形式技术比武等业务竞赛活动,推动相关人员素质的提高;强化检验人员培训,提高从业技能。


<END>

最新政策法规资讯

对摩熵医药数据库感兴趣,可以免费体验产品

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同部门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同地域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