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医管理局关于垫江县坚持中西医并重提前实现“看病不出县”医改目标的报告
渝中医[2014]44号
2014年8月1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重庆市垫江县抓住“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县”的契机,通过全面贯彻中西医并重方针、采取综合举措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经几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提前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的医改目标,创造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垫江位于重庆市东北部,距重庆主城区120公里,面积1518平方公里,辖25镇乡。2013年,户籍人口97万,GDP198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43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2741元,农村居民纯收入9234元,社会经济状况位于重庆市中等水平。
全县有县直公立医疗机构5个,乡镇卫生院25个、村卫生室271个。设置床位2946张,每千人床位数3.07张。全县有执业(助理)医师1290人,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1.34人。注册护士1197人,每千人注册护士1.25人。2013年度,全县城镇职工参保率达100%,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4.36%。是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县,全国基层中医工作先进县。
据该县相关部门统计分析和抽样调查,在医保全市统筹,人口流动性和就诊流动性加大的条件下,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县域居民在本县住院的人次占全县居民总住院人次的比例分别为94.86%、94.22%、95%、92.52%、90.31%,连续5年均高于90%。2013年恶性肿瘤等10 种大病特病患者,在本地治疗的患者达92.3%,提前实现了“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的医改目标。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就医供给能力,让老百姓看病更方便。该县近年投入2.9亿元,已基本建成功能覆盖城乡、基础设施健全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老百姓步行30分钟就能在县域内就近看病。一是狠抓了县级医院“龙头”建设。县医院、县中医院新增业务用房7.5万m2,新增编制1200多人,每年新增发展经费2000多万,已达到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建设水平。二是狠抓了乡镇卫生院“枢纽”建设。25个乡镇卫生院新增业务用房2.8万m2,标准化建设率达100%,且均建有中医馆和“治未病”工作室,生化分析仪、彩超等设备配备率达70%,中医常用诊疗设备配备率达100%。三是狠抓了村卫生室“网底”建设。267个村卫生室新增业务用房2万m2,标准化建设率达70%,中医基本诊疗设备配备率达100%。
(二)加强临床科室建设,提升专科能力,让老百姓看病更全面。一是突出临床技术提升。针对疑难危重患者诊疗技术不足的问题,该县汇聚中西医力量集中开展高水平临床技术引进和推广工作,近年有18项新技术在全县应用。二是突出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根据县域疾病谱特点及转诊患者病种情况,该县明确专科发展方向,强化重点和特色专科建设,已建有国家级、市级重点(特色)专科19个。三是突出技术合作与引进。该县两所县级医院与多所高校合作,成为其教学医院或非直管附属医院,长期聘用近40名市级以上知名专家指导临床工作。
(三)加强人才建设,提高救治能力,让老百姓看病更有效。一是加强业务骨干人才培养。两所县级医院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业务骨干人才培养,县中医院与高校合作举办中医硕士学位培训班。全县三年来已选送2人赴国外学习、55人在国内攻读研究生学位,100多人送往国内大医院进修。二是统筹城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管乡用”人才制度,完善了青年骨干医师派出制度,在县级医院设置基层岗100名,经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分期分批向乡镇卫生院下派服务,已选派25名青年骨干医师扎根基层。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对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提供3-30万元科研启动资金、100m2以内住房。近5年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81名,副高以上人员25 名。
(四)发挥中医药特色,大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让老百姓看病更实惠。一是确立了中医优先发展地位。该县确立了“建设全国中医强县”的战略目标,结合建设“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县”,在体制机制上保障了中医优先发展。二是落实了中医倾斜政策。降低了中医医院报销“门槛”,提高了10%中医药报销比例,对于采用中医方法、疗效确切、能够降低百姓和医保费用的单位及病种,财政给予专项补助。三是通过建成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大大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五)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就地医疗,让老百姓看病更合理。一是从医保政策上引导就地医疗。该县医保政策规定,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报帐比例80 %,在县内二级医院住院报帐比例 60%,在县内三级医院住院执行二级医院报帐比例,在县外三级医院住院报帐比例则降低到40%。二是从建立转院审批制度上,引导就地医疗。该县参保的患者,若确因医疗水平限制需转往上级医院治疗,由县内2家二级医院会诊后提出转院申请,再由县医保中心审批同意,方能转往上级医院治疗。三是从强化费用监管上,引导就地医疗,该县全县医保费用实行总额控制,加强对医院诊疗行为的引导,同时,严格监督检查过度医疗行为,控制非正常的医疗费用增长,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三、主要经验
(一)坚持中西医并重,用中西两法解决“看病不出县”问题。该县围绕“看病不出县”这个医改目标,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中西医结合,在医疗体系、服务能力、体制机制建设和政策保障方面,中医与西医同研究,同规划,同部署,同建设,同发展。该县将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同步按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在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基层中医药能力建设,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
(二)坚持服务能力建设,用医疗技术水平提升解决“看病不出县”问题。该县在服务能力建设方面,一手抓县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本县医疗技术水平,着重解决“大病不出县”的问题。一手抓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建成一批标准化的基层卫生院和村卫室,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强基层,筑网底,着重解决“常见病不出村、不出乡和不出县”的问题。
(三)坚持政策导向,用科学机制解决“看病不出县”问题。该县制定了有利于引导就地医疗的医保政策,鼓励患者就近就地在县内就医。该县还建立了转院审批制度、费用监管制度,初步建立了就医引导机制,引导群众就地医疗。
(四)坚持政府主导,整合多种措施解决“看病不出县”问题。该县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工作,根据县情在民生方面提出“教育优先发展,卫生首先发展”的战略思路。几年来,坚持政府主导,坚持中西医并重,不断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就医政策和就医制度,不断加大卫生投入、服务监管等措施,多措并举,整合并用,比较好地解决了“看病不出县”的问题。
如何实现“看病不出县”,从重庆垫江的经验来看,坚持中西医并重是重要力量,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是重要保证,建立健全政策引导机制是重要环节,多措并举,多策并用,“看病不出县”这一医改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联系人:廖惠萍,联系电话:67706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