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医药数据查询

常熟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熟市建设健康促进县(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7-06-19

发文字号

常政办发[2017]120号

信息分类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有效地区

常熟市

时效性

现行有效

实施日期

2017-06-19

颁发部门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正文内容

常熟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熟市建设健康促进县(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常政办发[2017]120号

2017年6月19日

各镇人民政府、碧溪新区(街道办事处)、东南街道办事处,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服装城,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虞山林场),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经研究,现将《常熟市建设健康促进县(区)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熟市建设健康促进县(区)工作实施方案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为贯彻落实《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国家卫计委启动了健康促进县(区)试点工作。今年,我市将开展江苏省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工作。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的健康促进工作,确保完成建设任务,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66号)等政策为指导,以《全国健康促进县(区)项目工作方案》为工作依据,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有机结合,探索建立健康促进县(区)工作模式和长效管理机制,倡导健康优先、健康教育先行理念,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突出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促进行动,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二、项目目标
  (一)全面推进“健康常熟”建设,实施“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定完善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开展跨部门的健康行动。
  (二)围绕“健康城市531行动”,进一步实施健康城市细胞工程,大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健康场所建设,拓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内涵。
  (三)广泛动员,精准宣传,拓宽平台载体,针对群众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并实施干预措施,力争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苏州地区平均水平。
  (四)加强健康自我管理,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促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探索创新健康促进综合干预模式,建立健全可推行、可复制的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

  三、工作内容
  (一)健全健康促进机制
  1.成立市建设健康促进县(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市卫计、宣传、文广新、财政、教育、体育、经信、安监、城管、环保、交通运输、民政、总工会、妇联、团市委、各镇政府及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分管领导(各成员部门设联络员1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爱健办)。
  2.建立健全各部门、各镇(板块)健康促进工作网络,分解健康促进工作任务,指定专职人员承担健康促进县(区)试点和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健康影响因素评价,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多部门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各部门、各镇(板块)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配套实施方案。
  3.强化市疾控中心、市健康教育所专业核心和技术指导功能,完善市级各医院、计生服务机构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促进专业网络,突出市、镇两级专业机构在开展健康促进县(区)建设中的技术支撑能力。
  (二)确定重点健康问题
  1.开展基线调查。根据健康城市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和《健康促进县(区)综合评分表(2016版)》,全面了解我市人口、资源、环境、教育、体育等基本情况,掌握居民健康素养、健康状况和疾病负担情况,多部门健康相关政策制定情况,相关健康细胞工程建设情况,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状况和工作能力等基本情况。
  2.确定干预项目。根据基线调查情况,分析我市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多部门联合确定健康优先干预领域和项目,研究制定适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健康促进工作方案和措施,明确工作目标、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
  3.定期评估干预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需要干预的领域和项目。
  (三)开展健康促进培训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政府、部门、镇(板块)、专业机构对建设健康促进县(区)的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
  1.开展市卫生计生部门相关培训。通过参与省、苏州健康促进工作培训和邀请上级专家进行培训,提高市爱健办、疾控中心、健教所等卫生计生机构对健康促进县(区)建设政策理念、工作方法和建设内容的理解掌握,提高对部门、镇(板块)开展二级培训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指导和推进局面。
  2.对政府和有关部门、镇(板块)健康促进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工作会议、专题研讨等形式,提高政府、部门、镇(板块)工作人员对健康促进县(区)理念和相关政策的认识,发挥其在健康促进方面的优势。
  3.对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业务培训、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研讨、慢性病健康自我管理座谈等形式,对全市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让他们进一步熟练掌握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和实施、健康传播材料设计制作、健康讲座和健康咨询、社区诊断等基本专业技能。
  (四)制定促进健康政策
  1.统筹考虑,缜密安排。邀请健康领域专家,结合领导干部菜单式学习、党政联席会议等向市镇各级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宣讲“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概念和意义。
  2.建立公共政策健康审查制度。建立健康专家委员会,在新政策制订时增加健康审查程序,在提出、起草、修订、发布等政策制定环节中,征求健康专家委员会的意见。
  3.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有关部门和镇(板块)要按照《健康促进县(区)综合评分表(2016版)》内容和相关指标要求,对照自身和辖区工作开展情况,梳理与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及时完善和制定各类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4.开展跨部门健康行动。针对健康促进干预项目确定的重点问题和优先领域,结合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263”专项整治行动、新市民积分管理等工作落实,针对慢性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食品安全、妇幼健康、环境与健康等重点问题,实施多部门联合健康行动。
  (五)建设健康促进环境
  1.开展健康城市细胞工程建设。试点建设周期内全市30%以上的社区(村)符合省级健康社区(村)标准,每年评比健康家庭100户以上。
  2.全面开展健康促进场所建设。针对我市主要健康问题,围绕居民健康需求,按照建设标准每年有计划推进各类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做到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全覆盖。到2018年,力争全市健康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建成率达到60%以上,健康促进学校达标率60%以上,全市健康促进机关建设完成50%以上,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符合健康促进企业标准达到20%以上,有效提升场所内居民和职工的健康素养水平。
  3.建设无烟环境。结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努力营造清新、文明、健康的无烟环境,倡导“不吸烟、不敬烟、不劝烟”新风尚,做到全市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烟。全面开展无烟单位建设,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学校建成率达100%,进一步巩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成果。
  4.健康场景建设。全市各镇(板块)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建设按照省建设标准扩大覆盖范围,结合健康社区(村)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大力推进健康小游园、健康加油站等健康公共设施布点设置。同时,创新工作举措,在学校、旅游景点(区)以及茶楼等公共场所设置健康元素鲜明、与环境相得益彰的健康公共设施,大力营造促进健康的公共环境。
  (六)开展健康促进教育
  1.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落实“六个一”素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内容,各部门和各镇(板块)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围绕重点人群和健康主要问题,以提升全市居民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素养、慢性病预防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健康信息素养为重点内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干预活动。
  2.“健康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按照国家“健康中国行”年度活动主题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市卫计委主体作用,联合相关部门,发挥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等专业机构优势,有效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使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人心。
  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按照服务规范要求,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健康讲座、公众咨询、个体化教育等方式,着力提高开展健康教育服务项目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注重健康促进县(区)相关试点活动群众覆盖面和参与性,提高群众健康获得感。
  4.健康城市“531”行动。按照行动计划,以市民健康为根本追求,以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群众参与”的联动机制,全面提升对影响市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预防与干预能力。
  5.卫生日(月)主题活动。结合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糖尿病日、健康生活方式日、爱国卫生月、国际健康城市月等卫生主题宣传日(月),联合多部门,创新并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动员,深入城乡开展健康主题活动,大力普及健康知识,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四、任务分工
  见附件《健康促进县(区)指标体系及任务分解表》

  五、时间进度
  项目周期两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广泛动员,全面启动(2017年3月~6月)。建立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工作机制,广泛进行社会动员,开展基线调查并确定优先领域,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部门,全面启动建设工作。
  第二阶段:综合干预,强化督导(2017年6月~2018年4月)。制定多部门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建支持性环境,建设健康促进场所,针对优先领域和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综合干预,开展监督指导。
  第三阶段:考核评估,总结经验(2018年4月~7月)。对照标准进行汇总评估,完善各类资料并整理归档,撰写建设评估资料并上报,做好迎接上级考核验收准备。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共同协作,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1.政府和各部门实施“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健康促进县(区)建设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加大经费投入,建设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支持的健康促进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健康促进工作可持续发展。
  2.市爱健办充分发挥协调指导作用,拟订我市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工作的政策措施,组织开展各项综合干预活动,发布工作动态信息和推广典型经验。各部门、各镇(板块)对照标准,根据分工,制定本部门(系统)、本辖区的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3.按照政社互动要求,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增强健康促进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各类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以群众教育群众、群众带动群众的方式,使更多的市民关心健康、促进健康。
  (二)项目推进,细化目标,实施科学化管理
  各部门、各镇(板块)对各自承担的任务进行细化优化,将任务分解到人。定期进行自查评估,以评促改,全面推进建设进度。
  (三)广泛宣传,促进互动,营造良好建设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全方位宣传健康促进县(区)建设理念,宣传促进居民健康的公共政策、重点工作以及活动成效,提高政府对健康促进理念认识,提高公众知晓率和参与度。市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把健康促进县(区)建设与系列主题活动相结合,开展各类公益宣传、知识普及、新闻报道和专题讨论,努力营造建设健康促进县(区)的良好氛围。

  附件1:常熟市建设健康促进县(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为推进我市建设健康促进县(区)工作,市政府决定成立常熟市建设健康促进县(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周勤第 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

  副组长:张月明 市政府副市长

  成 员:杨俊达 市政府办副主任
  钱向前 市卫计委副主任
  奚 坚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
  周 伟  市经信委党委副书记
  顾 泳  市教育局副局长
  陆培新 市民政局副局长
  黄熙枚 市财政局副局长
  徐建东 市城管局副局长
  柴 畅  市文广新局党委副书记
  谈晓枫 市体育局副局长
  翁建康 市安监局党组成员
  鞠庆丰 市环保局党组副书记
  花建军 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
  戴建华 市总工会副主席
  韩晓诚 团市委副书记
  钱敏霞 市妇联副主席
  尹 伟  虞山镇党委委员
  张振良 海虞镇党委委员
  仲建东 梅李镇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
  王正国 辛庄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吕廷钧 古里镇副镇长
  汤 炜  支塘镇副镇长
  李伟国 沙家浜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李美新 董浜镇政协工委主任
  浦利明 尚湖镇党委委员
  周丽芳 碧溪新区(街道)党工委委员
  张扣其 东南街道党工委委员
  沈瑞良 常熟服装城管委会副主任
  顾维明 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委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卫计委爱健办,由钱向前担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部门设联络员1名,负责日常联系沟通。

  附件2:健康促进县(区)指标体系及任务分解表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内容评分标准责任部门
一、组织管理(200分)政府承诺(25分)县(区、市)政府公开承诺开展健康促进县(区)试点工作。健康促进县(区)试点工作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健康促进县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得4分,纳入政府发展规划得4分,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得2分,最高10分。市府办爱健办
制定健康促进县区工作方案,得10分。
通过城市公告牌、大型宣传栏等载体承诺、倡导健康促进县区工作,得5分。
协调机制(30分)建立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健康促进领导协调机制,部门职责明确。定期召开协调会议,通报工作进展。建立县(区/市)长任组长的健康促进领导协调机制,得10分,分管县(区/市)长任组长得8分。
满分10分。在相关文件中明确部门、乡镇/街道职责得6分。采取签署目标责任书或其他形式,得4分。
每召开1次领导协调会议得2.5分,两年不超过10分。
工作网络(20分)建立覆盖政府有关组成部门、乡镇/街道、学校、机关、企业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每单位专(兼)职人员承担承担健康促进县区试点和健康教育工作。培训覆盖率达100%。查阅机构数量和工作网络人员名单。网络覆盖率100%得10分,覆盖率达60%得8分,覆盖率达30%的5分。
健康促进工作网络专兼职培训覆盖率100%得10分、达80%得5分、达60%得3分。
专业网络(30分)建立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核心、覆盖辖区内所有医院、公共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促进专业网络。每单位有专职人员承担健康促进县区试点和健康教育工作。培训覆盖率达100%。有独立建制的健康教育机构得10分;在卫生计生委/疾控中心有健康教育科得5分;在卫生计生委或疾控中心无健康教育机构但有专人负责得2分。卫计委
查阅机构数量和工作网络人员名单。网络覆盖率100%得10分,覆盖率达60%得8分,覆盖率达30%的5分。
专业网络的人员培训覆盖率100%得10分、达80%得5分、达60%得3分。
一、组织管理(200分)项目管理(50分)开展基线调查(或开展社区诊断)了解当地的主要健康问题,研究制定科学的综合干预策略和措施。完成基线调查报告(或社区诊断报告),得8分。报告中明确阐述当地主要健康问题和重点干预领域再得2分。市府办卫计委
建立督导检查、考核评估的工作机制,定期了解各项统工作进展,听取政府各部门和居民的工作建议。每年至少开展1次政府牵头、多部门的联合督导,得10分。
完成督导报告,得10分。
定期监测项目组织实施情况,开展项目技术评估。完成健康促进县区评估人群健康调查,得10分。
完成试点自评报告,得10分。
经费保障(25分)将健康促进县区工作纳入当地政府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增加。健康促进县区工作在当地财政立项,得10分。财政局
当地立项或配套的专项经费<10万得5分,≥10万得10分,30万得15分。
创新模式(20分)在健康促进多部门协作、部门内资源统筹、社会动员、健康产业、健康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取得创新。经评估专家组认定,在上述方面取得一类创新得5分,满分20分。市府办各部门各镇(板块)
二、健康政策(100分)宣传普及理念(10分)卫生计生部门主动向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宣讲“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概念和意义。举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专题讲座或培训班,得5分。市府办各部门各镇(板块) 
县区政府主要领导、各部门、各街道/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讲座或培训班,得5分。
公共政策健康审查制度(20分)成立健康专家委员会,在新政策制订时增加健康审查程序,在提出、起草、修订、发布等政策制定环节中,征求健康专家委员会的意见。成立健康专家委员会,得10分。
建立公共政策审查制度。相关部门在提出、起草、修订、发布等政策开发环节有专家委员会或健康领域行政人员和专家的参与,得10分。
政策制定(40分)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梳理本部门与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补充、修订或新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政府和相关部门梳理与健康有关的政策、策略和措施,有政策梳理情况报告,得10分。
政府和相关部门补充、修订与健康有关的公共政策,每制定一条政策得5分,最多30分。
跨部门健康行动(30分)针对当地需要优先应对的健康问题,开展跨部门健康行动。政府或多部门联合开展针对慢性病防控、传染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妇幼健康、健康老龄、环境与健康等重点健康问题的健康行动,每类健康主题得5分,最多30分。
三、健康场所(300分)健康社区和健康村(50分)建立健康社区/健康村工作机制。制定健康社区建设工作计划,得5分。各镇(板块)爱健办
对县区社区/村开展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有督导报告,得5分。
一定比例的居委会/行政村符合健康社区/健康村标准。有30%达标的健康社区/健康村名单,得4分。
有20%达标的健康社区/健康村名单,得2分。
建立健康社区/村的个案档案(包括组织管理、健康环境、健康活动、建设效果等)。有1个健康社区/村的详细建设资料得1分,最多得6分。
在试点县区提供的达标社区/村名单中,随机抽取1个社区/村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30分。
健康家庭(20分)建立健康家庭评选工作机制。有健康家庭评选工作方案和总结资料,得5分。各镇(板块)妇  联爱健办
评选100个健康家庭。有100个健康家庭名单,得5分。
有50个以上不足100个的健康家庭名单,得2分。
建立健康家庭个案档案,有一户完整的健康家庭档案资料得1分,最高10分。
健康促进医院(50分)建立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工作机制。有健康促进医院、无烟卫生计生单位建设工作方案,得5分。卫计委
开展专项的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有健康促进医院督导报告,得5分。
一定比例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符合健康促进医院标准。有60%达标的健康促进医院名单,得4分。
有50%达标的健康促进医院名单,得2分。
建立健康促进医院的个案档案(包括组织管理、健康环境、健康教育、建设效果等)。
至少有3个健康促进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详细过程资料,每个得2分,最多得6分。
在政府提供的达标医疗卫生机构名单中,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以上的机构中,随机抽取1个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30分。
三、健康场所(300分)健康促进学校(50分)建立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机制有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方案,得5分。教育局卫计委
开展专项的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有健康促进学校督导报告,得5分。
一定比例的中小学校符合健康促进学校标准。有50%达标的健康促进学校名单,得4分。
有40%达标的健康促进学校名单,得3分。
有30%达标的健康促进学校名单,得2分。
建立健康促进学校的个案档案。每个健康促进学校(小学、初中、高中)个案得1分,最高6分。
在政府提供的达标学校名单中,随机抽取1所学校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30分。
健康促进机关(50分)建立健康促进机关工作机制有健康促进机关建设工作方案,得5分。各部门各镇(板块)
开展专项的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有督导报告,得5分。
一定比例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符合健康促进机关标准。有50%达标的健康促进机关名单,得4分。
有40%达标的健康促进机关名单,得2分。
建立健康促进机关的个案档案,如卫生计生委、乡镇/街道、事业单位等,每个个案得1分,最高6分。
在政府提供的达标机关/事业单位名单中,随机抽取1个机关/事业单位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30分。
健康促进企业(40分)建立健康促进企业工作机制有健康促进企业工作方案,有专人负责,得5分。经信委安监局各镇(板块)卫计委
开展专项的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有督导报告,得5分。
一定比例的大中型企业符合健康促进企业标准。如无大中型企业,则选2个较大企业建设健康促进企业。有20%达标的健康促进企业名单,得4分。
有3个及以上达标健康促进企业名单,得2分。
建立健康促进企业的个案档案。至少有3个健康促进企业建设过程资料,每个2分,最高6分。
在政府提供的达标企业名单中,随机抽取1个企业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20分。
三、健康场所(300分)公共环境(40分)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烟。建设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公共设施,营造促进健康的公共环境。建立无烟环境工作机制,开展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有工作计划得5分;有督导报告,得5分。各部门各镇(板块)
建设至少1个健康出题公园,有健康标识,定期组织健康活动,得10分。
建设至少1条健康步道(主题公园以外场地),有健康标识,得10分。
评估时经过的主要道路和公共广场有无烟标识、有健康提示、环境卫生无垃圾堆放、无烟头,得10分。
四、健康教育(100分)全国性健康教育项目(20分)按照全国统一要求,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和健康中国行相关工作。有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年度工作总结,得5分。有健康中国行年度工作总结,得5分。卫计委广电总台常熟日报各镇(板块)
开展健康巡讲,得3分。
在县级电视台播放健康公益广告,得3分。
制作、发放有“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标识的传播材料,得4分。
基本健康教育服务项目(20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健康教育服务的种类、频次和质量达到国家要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有工作计划得5分,有培训记录得5分。
接受上级(地市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考核评估并符合要求,得10分。
节日纪念日主题活动(20分)在重要节日纪念日宣传时段内,开展多部门联合、单场活动人数不低于200人、有媒体深入宣传的健康主题活动。每举办1个参与人数达200人的节日纪念日主题活动,得2分,最高10分。
每场活动有媒体参加并有后续的深入报道得2分,最高10分。
健康传播(40分)设立健康类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每设立1个有专人维护、定期更新(至少每周更新一次)的健康类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得10分,最高20分。
每年组织2次以上媒体培训会或媒体交流会。每组织1次有10个及以上媒体参加的交流活动(包括媒体培训会、交流会、通气会)得10分,最高20分。宣传部
五、健康环境(150分)空气质量(10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或空气污染指数(API)不超过100的天数≥300天AQI或API不超过100的天数≥300天,得10分。环保局
水质(10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得10分。水利局
饮用水安全(20分)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小区直饮水的水质检测指标达到标准要求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小区直饮水的水质检测指标达到标准要求,得20分。水利局、卫计委
食品安全(20分)近3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近3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得20分。市场监管局各镇(板块)
垃圾处理(10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得10分。城管局各镇(板块)
污水处理(10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得10分。水利局
老龄化应对(10分)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每千名60岁以上老人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得10分;达到25张得7分;达到20张得5分。民政局、各镇(板块)
社会氛围(60分)本地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纸开设健康类节目或栏目。电视台开设1个满半年的健康类节目得10分,开班但未满半年得5分。广电总台常熟日报卫计委
广播电台开设1个满半年的健康类节目得10分,开班但未满半年得5分。
报纸开设1个满半年的健康专栏得10分,开班但未满半年得5分。
媒体积极宣传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工作进展和成效。各类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报道健康促进县区相关工作进展,每报道一次得1分,最高30分。
六、健康人群(150分)健康素养(50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本省平均水平。(省级数据来源于项目启动年的全国健康素养监测)高于本省平均水平20%,得50分;卫计委各镇(板块)
达到本省平均水平,得30分;
低于平均水平30%以内,得10分;
比平均水平低30%以上,不得分。
六、健康人群(150分)成人吸烟率(40分)成人吸烟率低于本省平均水平。(省级数据来源于最新的成人烟草流行监测)比本省平均水平低20%,得40分;
低于本省平均水平,得30分;
比本省平均水平高30%以内,得10分;
比本省平均水平高30%,不得分。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30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3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32%得30分;体育局各镇(板块)
25%(含)~32%之间得15分;
20%(含)~25%之间得5分;
低于20%不得分。
学生体质健康(30分)学生体质达到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关标准。95%以上的学生达到合格以上等级,得30分。教育局
94%以上的学生达到合格以上等级,得20分。
92%以上的学生达到合格以上等级,得10分。
低于92%以上的学生达到合格以上等级,得0分。


<END>

最新政策法规资讯

摩熵医药企业版
50亿+条医药数据随时查
7天免费试用

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同部门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同地域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