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强化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的意见

发布日期

2017-08-01

发文字号

安政办[2017]62号

信息分类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有效地区

安阳市

时效性

现行有效

实施日期

2017-08-01

颁发部门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正文内容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强化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的意见

安政办[2017]62号

2017年8月1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的意见》(豫政办[2017]62号)要求,强化我市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确保疫苗质量和接种安全,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完善疫苗管理工作机制
  (一)健全市级免疫规划疫苗调整机制。市卫生计生委要建立市级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根据防病工作需要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苗针对疾病监测,综合评估相关疾病负担和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卫生经济学评价以及生产供应能力等因素,经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通过后,会同市财政局提出将有关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的建议,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逐步推动将安全、有效、财政可负担的第二类疫苗纳入我市免疫规划,使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接种服务。
  (二)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机制。各县(市、区)要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水平。鼓励建立通过商业保险等形式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受种者予以补偿的机制,逐步建立包括基础保险、补充保险在内的多层次保险补偿体系,提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效率。
  (三)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部门沟通。市卫生计生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充分依托现有的市级防治重大疾病联席会议制度,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政策协调与衔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与信息,共同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协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疫苗流通全过程管理
  (一)规范疫苗采购工作。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汇总本地区第二类疫苗需求,通过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向疫苗生产企业采购后供应给本地的接种单位。
  (二)加强疫苗冷链配送管理。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冷链建设,确保疫苗及时配送。
  (三)加强疫苗全程追溯管理。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加快推进疫苗追溯信息系统建设,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强疫苗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追溯管理。市卫生计生委要进一步完善全市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加强预防接种个案信息交换共享,更好地服务流动儿童接种。
  (四)加强疫苗监管能力建设。各县(市、区)要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检查、检验工作力量,推进建立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加强规范化培训,提高检查专业化水平。

  三、规范预防接种管理
  (一)加强第二类疫苗接种管理。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服务人口和服务范围等因素,确定本地区接种单位,并向社会公布。原则上农村地区实行以乡镇为单位的集中接种模式。要加强社区、乡镇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严格规范山区村级接种单位服务行为,不得违规开展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对偏远、交通不便地区,要通过加强乡镇卫生院流动服务,提高预防接种的可及性,保证预防接种质量。
  (二)加强接种单位规范化建设。各县(市、区)要贯彻落实《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河南省免疫规划示范县(市、区)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依法推进接种单位规范化建设,规范接种单位设置、人员资质、预防接种设施条件、冷链管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理以及预防接种告知、记录、报告和宣传工作等。接种单位应当在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使用的疫苗品种、禁忌、接种方法、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以及第二类疫苗的价格和接种服务收费标准。
  (三)强化预防接种能力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医师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室(公共卫生科室)建设,充实技术力量,落实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职责。医疗卫生机构中承担预防接种职责与任务的医务人员要通过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四)加强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估。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着力加强预防接种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划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组织本地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日常考核。

  四、落实保障措施
  (一)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编办 财政部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4]2号)等有关规定,在编制总量范围内,落实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采取公开招聘、培训等措施提高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建立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投入机制。各县(市、区)要落实支出责任,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需要和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特别是冷链系统和信息化建设等支出。统筹考虑第二类疫苗管理模式变化等因素,科学合理核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足额列入预算,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服务性收入按收支两条线纳入预算管理。
  (三)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工资制度。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风险高等特点,科学核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形成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相联系的考核分配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各项津贴补贴政策。
  (四)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平台作用,强化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知识普及宣传,重点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安全性、有效性,引导群众参与预防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健全预防接种信息发布机制,强化舆情监测,积极回应社会和公众关切,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五、强化监督检查
  各县(市、区)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贯彻办法,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将预防接种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情况等纳入政府考核内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有序做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各项工作。市卫生计生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适时开展专项督查,重要情况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END>

最新政策法规资讯

对摩熵医药数据库感兴趣,可以免费体验产品

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同部门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同地域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