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关于印发《浦东新区中医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8-09-21

发文字号

浦卫计中医[2018]16号

信息分类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有效地区

上海市

时效性

现行有效

实施日期

2018-09-21

颁发部门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正文内容

关于印发《浦东新区中医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浦卫计中医[2018]16号

2018年9月21日

各有关单位:

  现将《浦东新区中医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浦东新区中医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中医学科建设是一项关乎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统领中医药各项业务建设的基础和平台,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提高中医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发挥中医医学学科建设对提升区域内中医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引领作用,推进浦东新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浦东新区卫生计生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工作要求,遵循中医学科建设与发展自身规律,以推进继承创新为主题,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及水平为中心,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凸显区域中医医疗特色及品牌,提高中医药服务于经济与社会的能力。

  二、 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聚焦重点
  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服务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优化区域中医学科布局,引导支持有发展基础与潜力的不同层次中医学科布局建设,并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医学科学领域居领先地位的中医学科,发挥学术引领和技术辐射作用。
  (二)提升能力,凸显特色
  强化中医学科内涵建设,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优化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提升提高临床疗效和临床服务能力,打造有辐射力及影响力的新区中医药优势品牌。
  (三)传承创新,协同发展
  以学科建设作为重点和突破口,带动人才培养集聚,构造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并积极引进相关前沿技术成果,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学科发展中的协同机制,以创新推动中医药学科发展。

  三、建设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浦东战略定位相匹配,与“三级中心、四层网络”新型健康服务体系相适应的中医学科布局与创新体系。建设一批辐射范围广、中医特色优势显著的高质量中医学科和专病,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进一步增强浦东新区中医学科竞争力和医疗服务能力。通过建设,争创2个国家级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3-5个上海市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

  四、主要任务
  (一) 临床中医高峰学科建设。重点支持三级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科研及临床能力突出,在区域内有辐射力、影响力的中医学科建设。遴选2个学科,通过高强度支持,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提升能力,在本学科的核心理论、关键技术的研究、创新与应用方面有重大突破,在承担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梯队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信息化建设、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前沿性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其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达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学科的建设标准,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方向,每个学科2个以上专项业务方向业务服务量达到上海市前3位。学科方向主要支持中医康复科、中医肾病科等。
  (二)临床中医高原学科建设。支持区属医疗机构区域中医特色优势显著,服务能力强、发展意愿强烈的学科建设。遴选4-6个学科,挖掘学科特色,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加强 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完善本学科重点病种诊治规范和疗效评价体系,掌握核心和关键临床诊疗技术并推广应用,推进成果转化,使本学科在学术理论、治疗手段、关键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有较大的飞跃,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学科。推动其进入全市领先学科行列,达到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的建设标准,每个学科2个以上专项业务方向业务服务量达到上海市前6位。学科方向主要支持中医脾胃病科、中医脑病科、中医心病科、中医治未病科、中医针灸科等。
  (三)临床中医特色学科建设。支持区属医疗机构区域内临床服务需求量旺盛、中医特色优势明显的学科建设。遴选4-6个学科,以中医特色明显、临床疗效确切的重点病种为抓手,以目标明确的系列研究项目为切入点,积极应用并优化完善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和方法,充分彰显中医药优势和特色,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学科、人才、项目和成果转化等联动发展,推动其成为特色鲜明、区域领先的优质学科,其学科优势在全市形成影响力,每个学科1个以上专项业务方向业务服务量达到上海市前8位。学科方向主要支持中医肛肠科、中医推拿科、中医针灸科、中医儿科等。
  (四)临床中医重点专病建设。支持区属医疗机构区域内临床疗效确切、服务需求旺盛的专病建设,入选区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优先扶持。遴选4-6个专病,以提高临床疗效、形成独特理论技术为核心,开展经验提炼、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打造服务品牌,培育为在全市有学术影响力及社会影响力的中医强势专病,专病业务服务量达到上海市同级医疗机构前3位。专病方向主要支持中医喉科、中医妇科、中医男性病、中医肝病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
  区卫计委负责中医学科建设总体规划,对学科建设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新区中医药发展中心负责项目申报受理、组织评审、项目日常管理等。各项目承担单位要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由院长牵头成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及各项管理措施,整合资源,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二)落实经费保障
  健全以政府为主导,各方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新区卫计委资助经费采用直接补助方式,根据检查和考核结果分批拨付。项目承担单位按规定落实匹配经费,并严格做好对建设经费预算和使用的监督管理。
  (三)强化宣传推广
  注重中医学科建设的总结评估,广泛宣传学科建设进展成效,对学科建设中产生的新技术、新理论、新产品加强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新区整体中医医疗服务水平。

<END>

最新政策法规资讯

对摩熵医药数据库感兴趣,可以免费体验产品

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同部门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同地域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