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自贡市2014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自府办发[2014]32号
2014年11月10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自贡市2014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工作安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自贡市2014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工作安排
按照《四川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川办发[2014]39号文印发)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2014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一、加快推动公立医院改革
(一)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出台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意见,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启动实施综合改革,加强对2个国家试点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督导评估。(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委编办、市发改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中医药局负责。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分别负责为各部门分别牵头,下同)
(二)促进公立医院科学发展。编制《自贡市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完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优化结构布局,加快构建区域医疗卫生高地。合理控制大型公立医院床位规模,鼓励院外基层延伸发展和以托管、联办等方式支持社会办医发展。落实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投入政策和取消药品加成后的补偿政策。研究制定中医药发展规划,落实对中医的投入倾斜政策。(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中医药局负责)
(三)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研究制定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意见,完善上下联动、对口支援、签约服务等机制,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加快推进大型公立医院引领的纵向医疗联合体建设。通过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等多种方式推动建立基层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完善医保差别化支付政策,合理确定各级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推进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家庭医生、健康团队签约覆盖率力争达到40%。(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改委、市中医药局负责)
(四)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启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提高护理、手术、床位、诊疗和中医服务等项目价格,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降低药品、高值耗材价格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市发改委、市卫生局、市中医药局负责)
(五)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管办分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公立医院法人主体地位和用人自主权。完善公立医院院长选拔任用和任期目标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到2014年底,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一律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探索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政策。建立健全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严禁将医务人员奖金、工资等收入与药品、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市卫生局、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中医药局负责)
二、积极推动社会办医
(六)放宽准入条件。研究出台社会办医促进工程实施意见。拓展社会办医空间,实行“非禁即入”。减少审批环节,公开审批程序和条件,提高审批效率。推进政府办医院改制试点和国有企业医院改制试点,着力在调整存量、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国外医疗机构到我市举办合作(资)医疗机构,减少外资在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持股比例限制。支持境外国外符合资质的医师来我市执业。(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中医药局负责)
(七)优化社会办医政策环境。研究制定社会办医在土地、投融资、财税等方面的支持性政策,并向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投向医疗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化需求服务的领域倾斜。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医保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等平等政策,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放宽对营利性医院的数量、规模、布局以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限制。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出台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的实施意见,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市发改委、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中医药局负责)
三、扎实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
(八)继续做好扩面提标工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保参保(合)率稳定在97%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个人缴费标准适当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3%和75%以上,严格控制自费和昂贵药品、医用耗材使用,进一步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
(九)提高医保管理服务水平。按照部署推进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加快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动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和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按省上部署推进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委编办分别负责,市保险行业协会参与)
(十)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完善城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城乡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的救助比例达到60%,对特困家庭肇事肇祸倾向重性精神病人实施医疗救助。通过资助使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参保(合)率达到100%。加强城乡疾病应急救助工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分别负责,市财政局、市保险行业协会、市总工会参与)
(十一)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推动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经办各类医保服务,加快发展医疗责任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提供医疗意外保险、儿童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市保险行业协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负责)
四、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
(十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继续扩大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提高二、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加强基本药物配送和回款管理,保障基层用药需求。完善短缺药品储备制度,重点做好传染病预防、治疗药品和急救药品类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工作。(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
(十三)进一步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法人主体地位。全面落实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在平稳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
(十四)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力争全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率分别达到98%以上、100%、90%以上。完成国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录任务。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将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考核合格后拨付相应服务经费,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并执行一般诊疗费政策。落实乡村医生养老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妥善解决好老年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同步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开展县乡联动和乡村一体化改革试点。充分发挥基层计生工作者在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民健康素养中的积极作用,扎实开展健康知识巡讲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委编办、市人口计生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负责)
五、规范药品流通秩序
(十五)规范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医药分开,增强基层和边远地区的药品供应和保障能力。开展药品购销领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医药代表”非法销售药品行为,有效遏制药品流通领域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实施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的规定。(市卫生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十六)加强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上网采购。严格执行四川省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挂网阳光采购管理办法和阳光采购积分管理制度,县级公立医院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推进高值医用耗材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网上阳光采购和医疗器械采购网上监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地产”和“国产”药采购比例达到省上要求。(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十七)改革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健全药品价格信息监测制度,加强药品价格信息采集、分析和披露。改革药品价格管理方式,完善进口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市发改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负责)
六、统筹推进相关改革工作
(十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制度。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5元,落实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加强绩效考核和日常管理。重点做好流动人口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进一步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达到60%以上和50%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65%以上。0-3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30%。(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口计生委、市发改委、市中医药局负责)
(十九)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制定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管理办法。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处方点评和单病种控费,引导医疗机构规范诊疗行为和主动控制成本,制止开大处方、重复检查、滥用药品等行为。加强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医疗机构乱收费行为。(市卫生局、市中医药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二十)加强卫生信息、科技和人才队伍建设。制定远程医疗服务政策措施,加强面向基层、偏远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大医药产品及医疗技术研发组织推进力度,重点支持基本药物品质提升和基本医疗器械产品国产化,加强医疗卫生科技创新成果在基层的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制定出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试点等工作实施意见。研究实施县级公立医院设立专科特岗计划。推进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中医药局负责)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监督考核和宣传培训。强化统筹协调、部门联动,健全考核评估、多部门联合监管和医改政策纠偏处置机制。所有医疗卫生机构按权限由市、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准入、统一监管。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严肃查处收受“红包”、回扣、过度医疗等行为。完善和加强面向社会的行风测评,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研究制定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指导文件。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宣传和政策培训,及时评估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市卫生局、市委宣传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分别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