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向车小燕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粤卫[2014]4号
2014年1月28日
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卫生计生局(委),部属、省属医药院校附属医院,省中医药局,委直属各单位:
车小燕,女,1962年2月出生,1978年9月入伍,中共党员,生前系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政协委员,知名的突发传染病检测检验专家。因病于2013年12月26日在广州不幸去世,年仅51岁。
车小燕同志工作35年来,始终奋战在医疗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第一线,她勤勉敬业、默默奉献、殚精竭虑,把毕生的智慧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人民的健康事业,为我国突发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肆虐全球、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紧要关头,她不惧自身安危,主动请缨攻关擒魔,夜以继日与病魔展开赛跑,成功研制出世界首个非典型性肺炎检测试剂盒,作为我国SARS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入选2004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获200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被誉为SARS检测“第一人”。她是甲型流感狙击的“排头兵”,甲流疫情暴发时,她带领课题组短时间研制出的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家科技部综合测评第一名,并迅速投入基层卫生单位使用。她是“登革热”拦截的“急先锋”,先后成功研制出I、II、III、IV型登革热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她研发的各种简便、快捷的检测方法能迅速明确诊断,锁定传染病魔,为我国有效遏制非典、甲流、登革热等疫情做出了卓越贡献。
她敬业爱岗,孜孜不倦,勇攀高峰,始终把献身医学科学作为人生理想,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课题、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数十项课题,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她锐意创新,坚韧执着,追求卓越,以顽强的拼搏、开创性的工作摘取了数个世界级医学成果。她医德高尚,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多次拒绝转让科研成果的巨额诱惑,从来与红包回扣绝缘,想的总是如何努力为病人减负,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医德标兵、广东省“十大最喜爱的健康卫士”。她乐于助人,耿直无私,甘为人梯,经常为广东医学检测检验事业发展奔走筹措,为培养合格专业人才倾囊相授,被聘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国家级优秀人才。她的高尚品德和职业情操,赢得国内众多医学大家的欣赏和同事同行的赞誉。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网、人民网、广东电视台、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众多媒体报道了她的成就。
车小燕同志是近年来卫生计生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和行业作风建设涌现出来的重大典型,是我省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保持为民务实清廉本色的突出榜样,是医学科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和医德楷模。车小燕同志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良好作风和精神风貌,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医务人员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情操,集中体现了广东医生“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时代风采。为弘扬她的精神,更好地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投身医疗卫生计生事业,我委决定在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广泛开展向车小燕同志学习的活动。
车小燕同志的先进事迹,为全省卫生计生系统树立了一面旗帜。各级医疗卫生和计生机构要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车小燕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抓好落实,采取多种形式掀起学习的热潮。学习她热爱医学,全心投入,以高度责任感践行为患者服务承诺的敬业精神;学习她崇尚科学,致力科研,以强烈紧迫感不断创新、屡获医学科研成果的求索精神;学习她不计报酬,严谨治学,以崇高使命感培养医学新人的奉献精神;学习她锲而不舍,执着追梦,用充满光明的正能量为民族复兴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
各地各单位要将学习活动与更好地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大力弘扬广东医生精神结合起来,激发卫生计生人员的学习热情,确保取得学习实效。通过宣传、学习车小燕同志的先进事迹,扩大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教育和引导广大卫生计生人员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创先争优,为推进广东卫生计生事业跨越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实现新时期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车小燕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一生执着追梦 献身医学科研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主任车小燕事迹简介
车小燕,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主任,共产党员,1962年2月出生,1978年入伍,因病于2013年12月26日在广州去世,年仅51岁。她历任儿科医师、讲师、研究员、研究所所长、科室主任,是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35年来,车小燕始终奋战在医疗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第一线,把毕生的智慧和精力都献给了人民的健康事业。她曾经是一名合格的军人,军营里长大,16岁入伍,一生不改雷厉风行、坦荡正气的军人气质;她是一名出色的医学教授,治学严谨,甘为人梯,培养了数十个医学博士和硕士;她更是一名优秀的女科学家,海外留学归来,长期从事医学检测检验科研工作,锲而不舍,成就斐然;她还是一名热爱生活、善良高洁的知识女性,集孝女、贤妻、慈母于一身,始终焕发出独特风采。
在中国医疗检验领域,车小燕声名远播,被誉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检测“第一人”,同时,她又分别是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和登革热病毒抗原试剂盒的成功研制者。使用这些试剂盒检测简单快捷,能迅速锁定传染病魔,明确诊断,为我国有效遏制非典、甲流、登革热等疫情做出了卓越贡献。
爱岗敬业 心系医学
车小燕从来不隐讳她对医学科研的热爱,无论是做实验,还是查资料,她都特别认真、细致。和她一起出差的同事发现,哪怕是在旅途中,在飞机上,在宾馆里,她都会打开电脑,看项目文献,或者和同事探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有人问她:“车主任,你不累吗?”她莞尔一笑:“我喜欢,不觉得累。”
车小燕对工作认真严格得近乎苛刻,忙起来常常过了下班时间还浑然不觉。为确保检测数据的科学、严谨,在研究过程中,她要求课题组每个人必须做到全神贯注,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每一个数据都要多次实验、反复比较才确定,关键环节她坚持亲自上阵,严格把关。
1993年,车小燕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医学院学习,面对国外高端先进的医学检测技术和设备,她感觉到了巨大的落差和压力,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拿出中国医学专家自己的成果。3年留美,她几乎是天天守在实验室,主攻单克隆抗体的研究,结果短短两年就取得了领域新成果,她撰写的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上,令实验室的美国科学家刮目相看。
回国后,车小燕在相对简陋的检测条件下开展科研,不仅初衷不改,反而倾注大量心血,促进科室建设。特别是2008年接手由临床检验和医学基础研究所合并的检验医学部后,她首先建章立制,严格规范管理,做到奖罚分明,同时她率先垂范,先正己后正人。五年多来,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科室,因成绩突出在全国同行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2003年春夏,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在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爆发,广东是重灾区,疫情十分严峻。起初医疗界对SARS的发病机制、传染途径、治疗方案等许多情况尚未摸清,找到快速诊断、有效治疗的方法迫在眉睫。有着丰富科研攻关经验的车小燕主动向广东省科技厅请缨,带领课题组兵分三路,同时展开非典快速诊断的科研攻关。她们在广州和北京两地之间奔波,不分昼夜,盛夏的广州天气异常炎热,而实验室更是闷热难耐。车小燕他们穿着特制的三层防护服,戴着面具和口罩,在实验室一呆就是十几二十个小时,象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饿了泡一碗方便面,困了靠一杯咖啡抵挡睡意,实在顶不住了就趴在桌子上打个盹。工作中为避免其他同志被感染,车小燕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主动承担检测非典患者血清的任务。奋战8个月,终于成功研制出世界首个非典型性肺炎检测试剂盒,为快速诊断和有效遏制非典立了一大功。
因为热爱,所以极具责任感。车小燕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承诺,落实到了每一天满负荷的工作之中。
致力科研 甘为人梯
小小的实验室,对于车小燕来说是一片攻克医学难关、拓宽检测渠道的科研天地,寒暑更替,她在这里度过了十多个春秋,取得了多个突破和成功。2004年6月2日,车小燕研发的非典型性肺炎诊断试剂盒率先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审批,获得SFDA颁发的两个新药证书和生产批准文号。这是广东省防治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科技攻关取得的世界级重大成果,更是国际上首个研制成功的非典型性肺炎病毒血清抗原的检测试剂产品,被国家卫生部列为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实验室诊断的新指标,编入04年新修订的《SARS诊疗方案》,并作为我国SARS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入选2004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获2005年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国内外微生物及传染病领域的权威学术刊物和最富盛名的《Nature》杂志对此研究成果纷纷转载并作重点介绍。
2009年4月,全球多个国家暴发甲型H1N1流感,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车小燕再次领衔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流感、禽流感病毒抗原快速及分型诊断检测技术研究”,带领科研组夜以继日展开实验室攻关,于当年7月成功研发出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在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全国范围内的综合测评中荣登榜首,获得国家首批进入绿色通道进行注册审批的资格。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该试剂盒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且检测快速、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可直接实现甲型与乙型流感的快速分型,临床考核中分型准确率超过99%。2009年12月31日,该试剂盒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审批,正式投产上市并迅速投入基层卫生单位使用,有效遏制了疫情。
登革热是南方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传播快,发病率高。过去我国登革热的诊断试剂主要依赖进口,急需发展国产化简便、可靠、廉价及标准化的登革热诊断试剂。车小燕抓住契机,自2004年开始,再次带领研究团队寻找突破口。她以登革热病毒为靶标,率先发现登革热早期诊断和区分各血清型特异性诊断的抗原分子靶标,2006年研制成功(4个血清型登革病毒)和登革病毒特异性(区分其他黄病毒属)抗原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易快速,试剂易保存,成本低廉及不需要特殊设备等优点,适合于各级医疗卫生防疫部门推广使用,对我国有效防治登革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致力科研的同时,车小燕对带教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工作从不懈怠。学生们发给她的邮件,不管是论文还是其他文章,她必定在24小时内回复。她对学生的学业要求非常严格,对他们的生活却又十分关心,是他们心中慈母般的严师。
淡泊名利 硕果累累
车小燕执着追梦,总希望通过努力,能够使我国在检测医学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更好地用这些技术为患者服务。她率领团队,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重大科技课题,先后获得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2篇。她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丰硕的科研成果,赢得了业界的认可、同行的尊重,荣誉接踵而来。她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国家级优秀人才,先后荣立军队三等功两次,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国家诊断试剂新药证书两项,被评为总后勤部科技新星、广东省医德标兵、广东省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广东省“十大最喜爱的健康卫士”等。
“小实验室屡出大成果”。在荣誉面前,车小燕从容淡定,从不张扬。遇到媒体前来采访,她总是婉言谢绝,实在推脱不了,她会一脸的真诚笑容,只要求少占时间,尽快完成。在她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分内事,她笑言:“这就是我的工作,干成了、干好了都是应该的,没什么好说!”
和车小燕合作过的外单位科研人员,常常被她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所感染;而对给她们科室提供设备与耗材的供应商,车小燕则会在每年底找他们进行一次严肃的关于降价的谈话,绝无情面可讲。
一生追梦 无悔选择
熟悉车小燕的人,都能够感觉到她追求医学梦想的执着,以及充满光明、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她常常感叹,中国13亿人口,医学水平必须与世界同步甚至领先世界,在世界医学科技舞台上,一定要有中国人的声音和位置。
尽管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尽管科研无止境,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尽管目前社会上医患关系存在不少问题,车小燕依旧为她的医学梦奋斗不已,她迷恋一个个科研课题,以及她们的实验室。
得病之前,车小燕有许多科研计划有待实施,有许多科研课题正在进行中。直到生命的最后关头,她依然牵挂那些尚未完成的实验,那些还没有毕业她学生。她恳请主管院领导继续关注检验医学部的发展,并发自内心地说:“人生无常,疾病无情。但一个人活着,还是要有自己的追求。既然选择了医学这个职业,就得好好干。”闻听此言,亲人和同事泪如雨下。
车小燕走了。消息传开,国内医疗检验界惊呼痛失英才;珠江医院上上下下叹息损失重大;学生们难以相信,慈母般的严师竟然一去不返;同事们声声呼唤:车主任,实验室时刻盼你归来;当年的大学同学如今都是分布在国内外医疗机构的骨干,聚集在QQ群上哀思如潮。有人说:我愿用生命换小燕。众人跟帖:我愿意!我愿意;我也愿意……
车小燕走了,但她留下了无价的财富,那就是:热爱医学,全心投入,以高度责任感践行为患者服务承诺的敬业精神;崇尚科学,致力科研,以强烈紧迫感不断创新、屡获医学科研成果的求索精神;不计报酬,严谨治学,以崇高使命感培养医学新人的奉献精神;锲而不舍,执着追梦,用充满光明的正能量为民族复兴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