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13年浦东新区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
浦卫[2013]1号
2013年2月27日
各有关单位:
现将《2013年浦东新区卫生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2013年浦东新区卫生工作要点
2013年,浦东新区卫生工作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创新贯穿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围绕医改重点工作及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速推进卫生事业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科教兴医”战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准;关注百姓需求,努力提供更为公平、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推进新区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营造新区和谐、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作出新的贡献。
一、突出重点,进一步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布局
切实保障重大卫生项目建设。支持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建成开业和长征医院迁建项目开工。稳步推进东方医院改扩建、第七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新建、光明中医医院迁建和新场综合医疗卫生中心项目等重大工程,确保周浦医院新院开业及浦南医院综合楼建成启用。加快浦东医院、公利医院科教大楼建设及浦南医院改扩建等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推进三林、航头、高行、芦潮港、申港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及金杨、花木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工作。进一步研究公共卫生机构合理布局。配合推进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建设。
全力支持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创建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浦南医院、周浦医院参加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加快浦东医院创建三级医院进程。
二、破解难题,积极推进医改重点工作
继续组织实施“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等国家、上海市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大肠癌筛查”、“老年肺炎疫苗接种”等上海市新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新区增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规范服务并完善项目绩效考核制度。
深入探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根据《上海市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5年》及相关配套文件要求,开展优化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研究,加快信息化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探索建立公立医院综合评价机制,完善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和基于考核结果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公立医院和医务人员监管机制,完善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继续推进二、三级医疗机构预约诊疗服务,鼓励二、三级医疗机构与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转诊预约。关注医药分开改革试点的最新动向,研究新区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方案。
做深做实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工作。明确全科医师定位与服务内容,细化全科团队与全科医生服务标准,制订全科团队组建要求,完善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工作规范化管理,重点研究工作质量考核机制。探索新农合“按人头支付”、区域医疗联合体与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的协同工作机制。
全面推进新农合“按人头支付”制度。加强对各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区属二、三级医院新农合基金使用的实时监控,定期通报费用支付情况。以年龄层、疾病谱等因素为变量,加强新农合“按人头支付”的风险评估和动态分析,进行风险调控。
继续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扩大医疗联合体实施范围,在外高桥、川沙医疗联合体的基础上,逐步向陆家嘴、塘桥、三林、周康、惠南、临港地区推广。拓展业务扶持方式,丰富医疗服务内涵,深化医疗联合体医保预付制试点工作。形成新区区域辅助诊断中心试点方案,稳步推进相关工作。
加大卫生信息化工作力度。重点推进“浦东新区医疗卫生城乡一体化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落实家庭医生信息系统、区域医疗诊断信息系统建设,启动“浦东新区医疗卫生信息共享联动工程三期”项目前期工作。推广家庭医生移动工作站、“新农合”实时结算、医疗自助服务、居民自助健康家园、社区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基本药品监管、治疗安全警示、重复药物及检验检查提醒以及双向转诊等各类信息系统应用。
三、提升质量,加强医疗服务质控与监管
加强医疗服务准入管理。严格医疗机构设置、校验、变更及审批管理;严格医师、护士执业登记管理和药剂人员资质管理;严格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初审和复审。建立新区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数据库,完善设备档案管理,建立医疗设备准入和报废专家论证制度。
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扩大“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活动实施范围,将区内较大规模的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督查体系,进一步改进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继续做好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推广工作。
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管理和制度建设,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坚持医疗质量的分级管理和持续改进。修订新区质控管理规范和专业质控标准。完善医疗专业质控反馈和案例分析制度,建立医疗专业质控通报制度,指导医疗机构完善自身质控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平安医院”创建。
进一步推广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全面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区属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工作进行标准管理。
强化医疗服务和医疗安全监管。加强对医疗服务的日常监管和突击检查,落实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告诫谈话制度。持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和整治“医托”行动。强化医疗机构自律和依法执业意识。推进医疗纠纷调解制度建设。加强血液管理,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动员和招募工作,加大打击非法采供血工作力度。
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体系,推动院前急救能力建设。完成三林、北蔡、周家渡、张江、六团、临港地区6个急救分站建设,进一步缓解院前急救供需矛盾。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完善院前急救人员、车辆、设备配置标准和工作制度,提高急救人员技能和综合素质,努力缓解院前急救人员紧缺问题。
四、基础为先,加强基层卫生工作
强化社区卫生医疗质量等基础管理工作,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实施细则。继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评估制度,加大与绩效工资挂钩力度。
继续做好百名医师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稳步推进镇村一体化工作。继续做好乡村医生的招录工作。
加大新区新农合保障力度,提高筹资和补偿标准,强化基金监管,完善监管、查处、防范机制。加强区、镇、村三级新农合信息公示,提高基金运行透明度,满足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并做到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有效衔接。
五、显现均衡,扩大公共卫生服务受益面
加强领导和管理,按期推进,全面完成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建设内容,做好项目督导和评估准备工作。
巩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强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规范化管理,规范开展慢病危险因素监测、慢病报告、综合干预和评估,完善慢病信息管理系统,探索长效管理模式。继续做好传染病防控、艾滋病防治、重性精神病人管控、眼病牙病防治、妇女儿童保健、计划免疫等工作。
推动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继续强化和健全卫生监督网络,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开展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建立健全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网络。做好消毒产品、涉水产品卫生监督抽检。以医疗废物处置、消毒隔离制度执行等为重点,推进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开展卫生监督稽查和绩效考核。开展实验室二级生物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开展“医教结合”,推进“一校一医”工作进程,切实降低学校突发应急事件和传染病发生率。
六、突出优势,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持续创新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推动设立“浦东新区中医药发展中心”,在新区妇幼保健所、眼病牙病防治所设置中医预防保健科。
继续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加强区属中医医院及综合医院中医专科建设,开展第三批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科室)标准化建设,推进市级中医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浦东新区传统型中医临床示范学科、以及中医应急体系和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基地建设。
进一步完善中医预防保健组织管理架构和服务模式,优化服务内涵,健全运行监管机制,继续开展“非中医类别执业人员中医预防保健规范化培训”。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效果评估体系建设,继续开展中医药“院内制剂区内多点规范化临床验证”项目,进一步强化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专项补助,推进社会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化管理。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科人才建设,探索中医药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推进中医药产业化发展。
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展新区中医药文化系列宣传活动,深入推进中医中药“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活动,加强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打造新区城市中医馆。
七、注重积累,继续做好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
全面总结第二轮科教兴医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第三轮科教兴医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及相关配套文件和管理制度的出台、实施。认真做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和成果奖励、基地建设推进、继续教育培训等工作。
初步搭建医学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建立健全浦东新区卫生系统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架构和机制,初步建立知识产权专家库。
做强、做实卫生专业能力培训基地,进一步完善科教兴医网络管理平台,开通数字图书馆、远程视讯系统,探索建立查新工作室。鼓励卫生人员在职接受高等学历教育与各类在职培养,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
加强新区卫生系统领军人才、领先人才、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人才等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开展首批住院医师双向选择招聘、公共卫生校园招聘、本系统卫技和非卫技人员社会公开招聘等工作。
八、广泛参与,巩固推广健康城区与健康促进工作成果
继续贯彻第四轮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健康促进工作。围绕新“五个人人”行动,大力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示范社区、企业、医院、学校、机关、餐厅等“六个一”示范场所和健康单位建设,加强支持性环境建设,继续培育一批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建立一支社区健康促进的骨干队伍。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新增1000个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发展组员1.5万名;强化培训100名社区指导医生,1000名小组组长,培育20个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示范点;试点推进10个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探索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拓展健康传播行动的途径与内涵。持续推进公共场所依法控烟工作。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老式居民区、集贸市场等环境卫生薄弱点的整治力度,加大病媒生物防制力度,继续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推动落实国家卫生区、镇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夯实卫生创建成果。
九、加强精神文明及政风行风建设,做好卫生系统反腐倡廉工作
大力弘扬主旋律,做好先进典型表彰宣传。继续落实“关爱患者、从细节做起”文明服务主体活动,巩固“十项细节改进服务举措”。推进医务社工和医院志愿者服务,推进医德档案常态管理。加强系统内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医疗卫生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推进廉政廉洁风险防控工作,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继续深入推进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十、其他各项工作
提升卫生应急能力。继续加强应急队伍、装备储备、监测预警、现有体系等能力建设,开展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
推进卫生法制工作。继续做好卫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卫生法制监督和卫生法制宣传工作,开展相关专项执法检查。
加强卫生新闻宣传工作。健全新闻宣传工作机制,着力宣传深化医改的进展和成效,树立先进典型。提高突发事件及热点问题的应对处置能力和风险沟通能力,加强健康传播,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抓好卫生行政部门信息公开工作。完善卫生局门户网站建设,加强卫生系统官方网站建设与管理,推动卫生行政许可网上平台建设,不断改进政务服务,转变政府职能。继续做好院务公开工作,积极推进采供血、疾病预防控制等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
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交流。完善因公出访审批流程,深化与发达国家合作院校的交流内涵,积极拓展医学国际合作交流渠道和领域。继续做好援疆、援滇、援青、援摩工作,制定援建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公共卫生“三降一提高”项目实施意见及细则,建立援疆工作长效机制。
畅通信访渠道,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信访秩序。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继续开展领导干部接访,努力做好矛盾排查工作。强化信访队伍建设。做好上海市市民服务热线“12345”转办件的承办工作。
推进安全工作向纵深发展。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安全责任的领导、监管、实施和考核。加强常规性、突击性安全检查,推行事故风险评估,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切实防范重大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