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83288589(微信同号)

18983288589(微信同号)

18908392210(微信同号)

18980413049
2017-05-22
/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山东省
现行有效
/
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药监局、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总工会、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妇女联合会、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为进一步推动健康山东建设,普及健康生活,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制定本方案。
一、背景
近年来,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全省18-69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21.05%,糖尿病患病率达9.13%,脑卒中、冠心病的报告发病率分别达到505.37/10万和146.02/10万,群众慢性病疾病负担日益沉重。与此同时,慢性病防控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居民健康意识不强,居民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仅13.47%,有65.5%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有34.65%的成年人没有测量过血压,62.51%的成年人没有测量过血糖。二是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比例高。我省18—69岁人群超重率为35.38%,肥胖率为21.46%;6-17岁人群超重率为15.4%,肥胖率为13.31%;18岁以上人群各类精神障碍的总患病率达到17.56 %;40岁以上人群跌倒导致骨折的报告发病率达到120/10万。三是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水平高。我省居民人均调味品食盐摄入量10.13g(推荐量6g),人均食用油摄入量为36.69g(推荐量25g),全省18-69岁男性吸烟率达47.95%,过量饮酒比例达20.43%,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仅为19.02%。
党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开展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结合我省实际,为降低和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发生,确定实施“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专项行动,其内涵为“一评”即健康评估,“二控”即控烟、控酒,“三减”即减盐、减油、减糖,“四健”即健康心理、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推动人人参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增强群众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针对居民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创造长期可持续的支持性环境,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引导居民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控制和减少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增强群众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山东建设。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领导责任,加强部门配合协作,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控制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发生。
2.全民动员,人人尽力。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调动社会和个人参与健康促进的积极性,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3.营造环境,人人享有。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从改善营养膳食结构和促进科学健身两方面入手,为居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提供有益的健康支持环境。
4.强化支撑,完善服务。统筹基层公共体育和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促进体医融合,完善健康服务,提升服务能力。
(三)主题与口号
专项行动以“和谐我生活 健康中国人”为主题,口号为“一二三四 奔健康”。
三、行动工作目标
到2025年,部门协作推进专项行动的工作机制基本完善,“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基本建立,居民行为危险因素水平得到控制。到2030年,专项行动全面开展,群众普遍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水平显著降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专项行动(2017—2030年)主要指标
四、行动内容
(一)健康评估行动
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引导居民借助适宜的健康辅助工具,开展主要健康指标检测,评估自身健康状况,从而主动地采取干预措施,提升自我健康水平。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机构自助或半自助健康检测服务设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逐步配备腰围尺、体重计、血压计、BMI计算尺(卡片)、血糖仪等简单、易操作的自助检测设施,二级以上医院要在门诊候诊区至少设立一处健康检测点,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血压等健康指标的检测服务,提醒有适应症的个体进一步接受专业诊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积极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配备自助健康检测设备,为单位职工及来访群众提供自助检测服务。推动公共场所配置投币式自助检测仪器,进一步扩大自助检测服务范围。
(二)控烟、控酒行动
倡导不吸烟、不敬烟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居民对烟草危害的正确认识,引导居民主动戒烟,养成健康文明的“无烟”生活方式。强化戒烟服务,推广戒烟热线,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普遍开设“戒烟门诊”,提高戒烟干预能力。广泛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动,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率先把党政机关、医疗卫生机构、中小学校、健身场所建成无烟场所,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控烟的氛围。加强青少年烟草使用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青少年烟草使用。倡导合理、适量、科学饮酒,提高居民对过量饮酒危害的认识,引导居民控制酒精过度使用,减少酗酒。研究制定并发布不同人群的酒精摄入指南,指导居民健康消费。加强针对孕妇、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特定人群饮酒干预,减少危害。
(四)减盐、减油、减糖行动
倡导低盐、低油、低糖饮食,引导居民使用定量盐(糖)勺、盐(糖)罐、控油壶等工具,控制盐、油、糖使用量;选择有利于健康的烹调方法,减少烹调所用的盐、油、糖。宣传普及营养标签知识,引导居民识别并选择低盐、低油、低糖的预包装食品,减少摄入量。面向妇女和家庭开展膳食知识宣传与培训,普及低盐、低油、低糖膳食知识。加强儿童青少年干预,强化学校宣传与教育普及工作,培养儿童青少年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儿童青少年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碳酸饮料等盐、油、糖含量高的食品的摄入。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摄入的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引导食品行业和餐饮服务行业开发提供低盐、低热量食品。
(五)健康心理行动
倡导身心同健康,引导大众科学认识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疾病对健康的影响。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积极引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营造积极心态,预防不良心态,学会调适情绪困扰与心理压力,积极自助。加强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鼓励和引导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有资质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早期识别精神疾病患者,及时转诊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鼓励机关、企事业和其他用人单位普遍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为员工提供心理评估等服务。通过培训专兼职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引入社会力量等多种途径,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心理辅导等心理健康服务。制定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评估与指导规范,为居民提供科学规范、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
(六)健康体重行动
倡导健康饮食和科学运动,广泛开展以“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引导居民自觉养成“管住嘴,迈开腿”的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体重。强化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干预,推动将体重指数纳入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内容。完善健康服务,强化超重和肥胖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健康干预,对超重和肥胖相关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规范化健康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开设医学减重专病门诊,为肥胖患者提供安全规范的医学营养治疗和减重指导。进一步开展省、市、县三级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和超体重青少年儿童健康夏令营、游泳、校园足球等活动,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科学健身指导专业人员队伍,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
(七)健康口腔行动
宣传普及科学有效的口腔疾病预防方法,提高居民正确刷牙率和口腔健康检查率。制定发布口腔健康检查指南,推动将口腔健康检查纳入常规体检内容,促进口腔疾病早诊早治。全面实施学生口腔疾病综合防治,建立家校共建与专业服务相结合的口腔健康促进工作机制,组织医疗机构为中小学生和幼儿免费口腔健康检查,推广窝沟封闭、局部涂氟等简便适宜的口腔疾病预防措施,降低学生龋齿患病率。鼓励开展老年人义齿修复等口腔疾病防治服务,促进老年人口腔健康。结合孕产妇、0-6岁儿童、老年人健康管理,强化口腔健康指导,减少口腔疾病对居民健康影响。
(八)健康骨骼行动
以中青年和老年人为重点,引导居民关注骨骼、关节健康,倡导均衡饮食、科学运动,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倡导成年人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早期筛查并采取干预措施。开展中老年人营养与运动主题健康教育,提倡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每天至少30分钟阳光运动。推广普及健骨操等适宜健身方法。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强化老年人防跌倒预防,指导老年人进行规律的运动锻炼,增强平衡能力和灵活性。提倡公共场所和老年人家庭安装和配备老年人无障碍设施、防跌倒辅助用具。面向医务人员开展健康骨骼及临床营养等知识技能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指导居民科学健身,引导居民选择适宜的健身项目,注意锻炼的强度、频次,避免损伤骨骼关节。
五、推进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通过开展各类专题推广活动,广泛宣传开展专项行动的目的和意义,推动单位和个人广泛参与专项行动。做好报刊、杂志等的媒体开发工作,积极拓宽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普及“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健康核心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居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引导、支持各类公益慈善组织、行业学(协)会、社会团体、商业保险机构、企业等积极参与。
(二)完善卫生计生服务,指导居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各地要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力军作用,牢固树立“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强化“预防为主”意识,关注非医学干预措施和全程健康管理。要特别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计生机构的主阵地作用,完善健康服务设施,动员基层医务人员和计生专干成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指导员的主力军,提供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健康服务,为居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提供技术支持。
(三)促进体医融合,提升健康服务品质。实施运动促进健康行动计划,推广“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和慢病预防中的作用。积极推进在公共卫生机构设立科学健身指导部门,建设社会“运动处方”专业体系。继续推进体质监测与运动指导站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建设智慧健身体测馆,发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专业人员,扩大国民体质检测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网络覆盖范围。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向社会发布国民体质监测公告,提倡建立社会单位健康指标与工作效率相结合的评价机制。结合“全民健身技能入户工程”,提高对居民科学健身的指导水平。大力开展非医疗健康干预,统筹基层公共体育和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将体质检测、运动处方、个性化健身指导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等相结合,增强干预效果。
(四)推广健康理念,营造健康饮食文化。倡导餐饮服务单位将健康饮食理念纳入常规培训内容,鼓励和引导餐饮服务单位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的宣传,降低菜品和主食中盐、油、糖的使用量,主动向顾客推荐低盐、低油、低糖的菜品和主食。开展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培训,鼓励做好健康相关政策的宣传贯彻,增强从业人员健康意识,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合理控制和减少盐、油、糖的使用量,为居民提供健康食品。
(五)创建支持环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快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体育健身设施以村为单位全覆盖,县级以上主城区建成15分钟健身圈。要结合卫生城市、健康城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健康促进县(区)等创建活动,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群众参与健康相关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创建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机关(单位)、健康家庭、健康广场(公园)、健康步道(街、路)为重点,全面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创建活动,为居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提供便利。积极在医务人员、教师、妇联和工会干部、团员骨干中培养健康指导员和健康志愿者。开展健康指导员“五进”活动(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医院)。
(六)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专项行动广泛深入开展。依托信息技术,汇集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公共卫生、健康体检、体质检测等数据,建立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的基线与动态信息,分析变化趋势和原因,为及时调整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推广方便实用的高血压、糖尿病等评估和辅助诊疗系统,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技术支持。充分利用“互联网+”健康医疗、可穿戴健康设备等,创新健康管理模式,推进网络服务应用,丰富专项行动工作内容,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实施。各地要推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专业机构实施、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行动工作机制,把专项行动工作与卫生创建、健康城市及健康村镇建设、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健康促进示范区创建和健康细胞工程等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和本部门工作,制定工作计划,每个重点领域每年至少开展1个以上专项活动。
(二)明确部门职责。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能分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推动工作落实。卫生计生部门负责牵头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开展考核评估;为相关部门开展行业宣传和培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教育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负责督促学校落实学生预防控制措施。体育部门负责做好全民健身的组织实施,加强对群众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实施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检查的同时,引导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提高健康意识,落实减盐、减油、减糖工作措施;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开展健康食品研发。工会组织负责开展职工健身活动,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落实工间操制度,落实健康干预。妇联组织负责将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宣传纳入妇联宣传工作中。
(三)落实督导考核。各级各部门要实行责任制,明确职责任务,加强工作调度和督导,制定考核指标体系,综合发挥内部监督和外部考核的作用,分阶段、有步骤地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和工作考核,督查和考核结果定期进行通报并作为相关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省级将通过暗访、电话调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全面跟踪评价各各单位专项行动进展情况,每年发布专项行动综合评价数据,督促各地加快推动专项行动工作落实,并将对推进工作不力、提升效果不明显的地区和单位进行通报和重点管理,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Pharma CMC2024-10-15
摩熵医药(原药融云)2024-08-21
数屿医械2024-06-24
数屿医械2024-06-13
数屿医械2024-05-30
摩熵医药(原药融云)2024-05-27
药事纵横2024-02-28
药通社2023-12-26
摩熵医药(原药融云)2023-12-13
药通社2023-06-25
2020-08-25
2020-08-25
2020-08-24
2020-08-24
2020-08-21
2020-08-20
2020-08-19
2020-08-18
2020-08-17
2020-08-14
2020-08-13
2020-08-13
2020-08-13
2020-08-13
2020-08-11
2017-05-22
2020-08-25
2020-08-24
2020-08-17
2020-05-12
2020-03-11
2020-03-11
2020-03-11
2020-03-09
2020-02-28
2020-02-19
2020-02-18
2020-02-15
2020-02-14
2020-01-28
2019-11-20